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六段:应对全球危机第839章 危机中的创新

2068年春寒料峭,李氏集团的中央实验室里,量子冷却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与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交织成一曲紧张的协奏曲。李阳的智能眼镜突然投射出红色警示:全球能源价格暴涨180%,竞争对手已抢先发布第三代节能技术白皮书。他握紧手中的石墨烯样本,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目光扫过实验室墙上悬挂的"科技改变世界"标语——此刻,这句话显得尤为沉重。

 

"启动'超新星计划',我们要在三个月内完成颠覆性技术突破。"李阳的指令让空气瞬间凝固。研发总监张明浩的全息投影带着血丝的眼睛,调出堆积如山的技术难题:"现有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已逼近理论极限,除非..."话未说完,李阳已将一份泛黄的专利文件推送到共享界面——那是公司初创时,父亲关于纳米级能量传导的未竟研究。"有时候,答案就在我们的基因里。"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创新激励机制的变革如惊雷炸响。李氏集团打破传统研发模式,推出"创意黑洞"平台。员工无需层层审批,只要将创意上传至系统,Ai算法会在0.1秒内完成可行性评估,并自动匹配跨领域专家组成攻坚小组。当清洁工老张提出"利用人体静电为智能设备供电"的奇思妙想时,系统不仅立即组建了包含材料学、微电子学专家的团队,还授予他项目联合创始人的身份。这种全民创新的模式,让集团每周新增创意提案突破10万条。

 

在节能技术研发的战场上,团队经历了无数次至暗时刻。当第723次实验失败时,年轻的研究员小林在实验室角落崩溃痛哭。李阳没有安慰,而是调出公司60年历史影像:1998年金融危机时,父亲在地下室反复调试电路板;2023年智能革命浪潮中,团队连续72小时攻克芯片断供难题。"真正的创新,"他的声音穿透寂静,"是在看不到光的地方,依然选择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