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七段:文化与品牌的塑造第844章 品牌定位的探索

2069年深秋,李氏集团的全息数据中枢被幽蓝的光雾笼罩。量子计算机阵列发出低鸣,千万条数据流在三维空间中交织成动态星云,市场调研团队采集的全球消费趋势数据正以光速被解析。李阳的智能眼镜突然闪烁起金色预警,Ai助手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兴奋:"发现关键市场空白!银发科技领域的需求增长率达378%,但市场头部企业占有率不足12%!"

 

"召集战略委员会,启动'银龄星图'计划。"李阳的指令让集团的跨部门协作网络瞬间激活。五分钟后,虚拟会议室里汇聚了市场、研发、设计等领域的精英,他们的全息投影周围环绕着各自领域的数据光晕。市场总监苏晴挥手调出消费画像:"全球60岁以上人口突破20亿,他们需要的不是冰冷的医疗设备,而是能理解孤独、守护尊严的科技伙伴。"

 

这场品牌定位探索堪称一场思维风暴。团队摒弃传统的市场细分模式,利用Ai情感计算技术,在社交媒体的海量文本中捕捉银发群体的深层需求。当系统解析出"害怕成为子女负担渴望证明自我价值"等高频情感痛点时,李阳的激光笔重重划过全息屏幕:"我们要做的不是产品,是让科技成为他们拥抱生活的翅膀。"

 

内部研讨会上,不同部门的观点激烈碰撞。研发工程师展示着已有的健康监测技术,强调精准度;设计师却提出异议:"老年人需要的不是参数,是能摆在客厅的艺术品。"李阳没有急于裁决,而是启动"沉浸式共情"系统——所有参会者戴上脑机接口,模拟75岁老人的视听感受:模糊的视野、迟缓的动作、对复杂操作的恐惧。当年轻的程序员在虚拟环境中花了十分钟才打开智能药盒时,他红着脸说:"我们确实忽略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