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九段:未来科技的探第871章 科技战略会议
2080年春分,李氏集团总部的\"量子蜂巢\"会议室里,十二面体的全息穹顶正投射着宇宙星云的动态影像。李阳站在环形会议桌中央,指尖轻触虚空,调出一组不断变幻的三维数据模型——这是集团Ai通过分析全球1.7亿篇科技文献、3200家企业研发动态后生成的\"未来科技热力图\"。当智能眼镜提示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在过去24小时激增37%时,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量子扩音器传遍每个角落:\"今天,我们要为李氏集团的下一个十年,锚定宇宙级的科技坐标。\"
会议室的氛围瞬间从肃穆转为沸腾。核心团队的27位成员——从量子计算首席科学家到生物技术实验室主任,每个人的全息铭牌旁都悬浮着各自领域的最新突破。研发总监陈鸣率先激活面前的虚拟展台,展示出\"可控核聚变微型化\"的实验数据:\"我们在氘氚燃料约束技术上取得突破,预计2085年前能推出家庭级能源装置。\"话音未落,屏幕上的反应堆模型突然迸发出蓝色光焰,那是模拟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视觉效果,引得几位高管不由自主地前倾身体。
量子计算的战略讨论掀起第一个高潮。李阳调出集团位于青藏高原的量子实验室实时画面,画面中,1024量子比特的处理器正进行着超算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模拟运算。\"但这还不够,\"他的激光笔指向模型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需要建立'量子云脑',让全球的量子计算机形成分布式网络。\"首席科学家林夏立即反驳:\"量子纠缠的稳定性问题尚未解决,强行组网会导致数据坍缩。\"两人的辩论如同粒子对撞,最终催生出\"量子中继站\"方案——在地球同步轨道部署36颗卫星,通过卫星间的量子纠缠,实现地面设备的稳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