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九段:未来科技的探第874章 量子计算实验启动

2080年冬至,青藏高原的量子实验室被极光般的蓝光笼罩。零下269摄氏度的超导制冷舱发出蜂鸣,将1024量子比特处理器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临界状态。李阳穿着特制的恒温防护服,站在观察窗前,智能眼镜实时显示着实验参数:量子纠缠稳定度91%,相干时间已维持187秒。他转身看向团队成员,每个人的实验服上都别着青湖社区老人手写的祝福卡片——那是出发前,张大爷等居民亲手贴上去的。\"启动'星核一号'实验,\"李阳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记住,我们计算的不是数据,是千万人的生活温度。\"

 

实验方案的最终确认充满戏剧性。团队负责人陈宇博士在最后时刻推翻了原定的\"素数分解\"测试,转而提出用青湖社区的智慧系统数据进行加密破解模拟。\"如果量子计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再快的算力也只是数字游戏,\"他调出社区安防系统的加密日志,\"我们要证明,这台机器能在0.1秒内破解传统计算机需要100年才能解开的密码,同时保证数据隐私不被泄露。\"这个决定引发短暂争议,最终李阳拍板支持:\"从青湖社区来的需求,理应用青湖的数据验证。\"

 

实验启动的瞬间如宇宙大爆炸般震撼。随着陈宇按下红色按钮,制冷舱内的量子处理器突然迸发出银蓝色光脉,观察室的屏幕上,无数0与1组成的数据流如同瀑布倾泻。1024个量子比特同时进入叠加态,在薛定谔方程的支配下进行着超维度运算。负责监测的林溪博士突然惊呼:\"纠缠度突破理论上限!\"原本预测的最大纠缠对数是512对,实际监测却显示出768对稳定纠缠的量子——这个发现意味着处理器的算力比设计值提升了50%。李阳的智能眼镜自动将这个数据同步给青湖社区的Ai安防系统,后者立即反馈:\"若应用此算力,异常行为识别速度可提升3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