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交接准备
2089年立春,青湖社区的\"初心会议室\"里,阳光透过量子玻璃窗,在李阳和林小满之间的桌面上投下一道金线。桌上摊着两份文件:左边是1983年李阳手写的门吸成本核算单,右边是林小满刚完成的\"全球社区量子网络\"预算案。李阳用红笔在预算案的某页画了个圈——那里写着\"为偏远社区预留30%的设备调试时间\",这个细节让他想起当年给四合院的老人们装门吸,总要多留半天时间,\"大爷大妈们爱问东问西,急不得\"。
日常管理的交接遵循\"扶上马,送一程\"的节奏。李阳将集团事务分为\"必须亲自抓\"和\"放手试错\"两类,前者包括社区公益项目的方向把控、重大伦理决策的审定,后者则交给林小满全权处理。每周一的高管会,他只在最后半小时发言,前两小时专注听林小满部署工作,偶尔在笔记本上画个门吸图案——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提醒\"别忘了社区用户的感受\"。某次讨论海外市场扩张时,林小满提出要在三个月内完成10个国家的布局,李阳没直接否定,而是调出1985年的老照片:\"当年我花了半年才让胡同里的10户人家用上门吸,急着铺摊子,容易掉链子。\"第二天,林小满的方案里多了\"社区试点期\"的条款。
经验传授的创新体现在\"问题导向\"的对话中。李阳不搞\"传帮带\"的讲座,而是和林小满每周三下午在\"时光茶馆\"开\"开放式问诊\"——谁遇到难题都可以来请教,两人当着众人的面讨论。某部门经理纠结\"要不要给量子设备提价\",李阳没给答案,而是讲了2003年的故事:\"那年门吸成本涨了,我也想涨价,三大爷说'你涨五毛,就有老人舍不得买'——后来我改了材料,成本降了,价没涨,生意反而好了。\"这种\"用故事给思路\"的方式,让年轻人更容易吸收,林小满说:\"李总从不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而是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想',就像教我钓鱼,不是直接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