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890章 辉煌时刻(第2页)

 行业翘楚的地位体现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上。由李氏集团主导的"社区量子应用标准",被全球107个国家采用;其提出的"老年患者基因编辑伦理指南",成为行业公认的准则;甚至连量子计算的能耗标准,都参考了青湖社区的实际需求——"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让老人交不起电费"。这种"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的标准体系,彻底改变了商业竞争的逻辑:不再是技术参数的比拼,而是对民生需求的响应速度。当同行还在实验室里测试量子比特数量时,李氏的量子设备已经能听懂青湖社区老人的方言指令,这种差距,正是从当年那个"门吸要适应四合院木门"的细节延续而来。

 个人荣誉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故事。李阳的办公室里,奖杯和证书被挤在角落,墙上贴满的是用户来信:非洲妇女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谢谢你们的种子,孩子不用饿肚子了";青湖社区的周奶奶画了幅画,画面里她正给重孙子织毛衣,配文"这双手,你们修好了";连当年四合院的三大爷的孙子,也寄来照片——他用李氏的设备开了家便民修理铺,招牌上写着"学小李师傅,实在做事"。这些来信被Ai整理成"影响力图谱",每个名字都与集团的某项技术突破相连,形成一张跨越国界和种族的生命网络。当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他时,他唯一的要求是:"颁奖词里要提到青湖社区的张大爷和周奶奶。"

 团队的传承延续着"社区基因"的密码。集团的高管们都有个共同经历:必须在青湖社区住满三个月,通过"老人满意度考核"才能上任。现任量子实验室主任,就是当年在危机中去社区支援的员工;基因编辑项目负责人,曾是青湖社区医院的护士。他们开会时总会问三个问题:"老人用着方便吗?社区负担得起吗?能让生活变好吗?"这种思维方式,让庞大的商业帝国始终保持着初创时的敏锐——就像现在讨论元宇宙业务,团队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帮独居老人在虚拟世界里见远方的亲人",而不是商业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