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917章 企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第3页)

企业文化的本质,在于"从做事准则到生活方式的自然转化"里。李氏的员工私下里也带着文化印记:周末去社区当志愿者,帮老人修设备;给孩子起名字,有人叫"李守心",有人叫"张实在";甚至买菜时,会下意识用"门吸标准"挑:"这土豆得像咱的门吸,瓷实。"这种转化让文化有了生命力,某社会学家观察后说:"他们的文化不是管理工具,是员工的生活信仰——就像老北京人信'礼儿',不是因为有人管,是打心眼儿里认。"在李氏,衡量文化成功的标准,不是文化手册多厚,而是社区老人的一句话:"这些孩子,跟小李当年一个样,靠谱。"

暮色中的青湖社区,文化节的篝火渐渐升起。老员工给年轻人讲"当年李总冒雪给三大爷修门吸",年轻人给老人看"量子门吸的全球社区数据",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像1983年那个雪夜,门吸撞上橡胶垫的闷响里,藏着的"日子会好"的盼头。周奶奶把两本员工手册放进"文化时光胶囊",笑着说:"等2144年打开,让他们看看咱的'实在'二字,有没有变样。"

此刻,全球社区的全息投影同时亮起,不同肤色的员工和居民一起念着李氏的文化公约,最后一句"像门吸那样,牢牢扎根,紧紧相连",在不同的语言里,都带着同样的分量。李阳知道,所谓企业文化传承与发展,从来不是编手册、搞活动,而是像门吸那样,把根扎在"实在做事、真诚待人"的土里,任时代风雨吹打,主干不倒,新枝照发。而最好的文化,就是让每个走进李氏的人,都变成"修门吸的小李",把这份实在,从青湖社区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再传回来,像门吸撞上门框的回响,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