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思念回想(第2页)
高礼仪总会静静地坐在奶奶身旁,耐心地倾听奶奶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与爷爷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她的陪伴,让刘玉秀感受到了无比的安慰与满足,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欢笑与温暖的日子。
刘玉秀清醒的时刻愈发珍贵,在这些短暂的时光里,她能够与张高礼和高礼仪愉快地聊天,分享自己的回忆与感受。此时的她,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温暖的光芒,声音里也充满了爱与关怀。她会饱含深情地对张高礼和高礼仪讲述过去的点点滴滴,回忆着与高泽明一起走过的岁月。她的讲述中,充满了对高泽明的深深思念与不舍,也让张高礼和高礼仪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爷爷奶奶之间那份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然而,当刘玉秀陷入糊涂状态时,她的记忆便会变得模糊不清。她会把张高礼错认成自己的儿子高耀宗,把高礼仪当成女儿高莲秀。她会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讲述着与他们相关的陈年旧事,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在这些时刻,张高礼和高礼仪会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顺着她的思绪,扮演着她记忆中的儿子和女儿,给予她温暖与关怀。他们明白,尽管奶奶的记忆已然混乱,但她心中对家人的爱意与思念,从未减少分毫。
刘玉秀看着张杨帆,眼神中满是迷茫与好奇。她常常会问他:“孩子,你是谁?你爸爸是谁?”张杨帆总会轻声回答:“老奶奶,我是张杨帆,我爸爸是张高礼。”
“张高礼是谁?我怎么听着那么熟悉。”刘玉秀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努力回忆的神色。她拼命地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张高礼的记忆,可那些片段却如同迷雾中的幻影,模糊不清,难以拼凑完整。
张杨帆看着奶奶,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他深知,奶奶的记忆因爷爷的离世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已无法像往昔那样清晰地记住每一个人。但他依旧耐心地解释着:“老奶奶,张高礼是我的爸爸,他是您的孙子呀。”
刘玉秀听了张杨帆的解释,眼神中闪过一丝理解与感慨。她轻轻抚摸着张杨帆的头,微笑着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曾孙子,我是你的曾祖母。”
清明节这天,空气中弥漫着庄重而肃穆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逝去的亲人默哀。张高礼和高礼仪带着刘玉秀,以及家族的其他成员,一同前往墓地祭奠已故的亲人。他们手捧着精心挑选的鲜花,缓缓走向墓碑。每一步都迈得格外沉重,仿佛承载着对逝者无尽的思念。
到达墓地后,他们将鲜花整齐地摆放在墓碑前,点燃香烛。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逝者的灵魂在与他们对话。众人静静地站在墓碑前,默默地祈祷着,眼神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思念与敬意。
祭奠结束后,刘玉秀独自站在高泽明的墓前,眼神中满是深深的思念与不舍。她缓缓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仿佛能够透过这冰冷的石碑,触摸到高泽明的灵魂。她的心中,既有对高泽明深深的眷恋,也充满了对家人陪伴的感激与珍惜。
突然,刘玉秀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悲伤与愧疚,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太久没有回到老家去看望他们了,甚至连一张纸钱都未曾为他们烧过。这份长久以来的疏忽,让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与愧疚。她深知,自己必须回去看看他们,为他们烧上一张纸,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敬意。
于是,刘玉秀转身对张高礼说:“高礼,我想回老家,去看看我的父母。”她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坚定与决心。她明白,这是她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也是她心灵深处的渴望。
张高礼看着奶奶,心中满是理解与同情。他能感受到奶奶心中那份对父母的深切思念与愧疚,他决定全力帮助奶奶实现这个心愿,陪伴她一起回到老家,去看望她的父母。
张高礼驾车,朝着东湖县刘玉秀的老家疾驰而去。车窗外,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轻柔地洒在大地上。沿途的田野和山丘仿佛被大自然的画笔染上了嫩绿的色彩,生机勃勃。那一片片嫩绿的新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也似乎在欢迎着他们的归来。车内的气氛既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些许紧张,因为对于刘玉秀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归乡之旅。
刘玉秀坐在副驾驶座上,眼神时而凝视着远方,仿佛在追寻着过去的回忆;时而闭上眼睛,沉浸在那些曾经的岁月里。她的心中,满是对父母的思念,也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她知道,这次回去,不仅是为父母烧纸祭奠,更是要去寻找那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去重温那些曾经陪伴她成长的人和事。
张高礼不时地偷偷看向奶奶,眼神中满是关怀与理解。他深知,这次回老家对奶奶而言意义重大,他希望能一直陪在奶奶身边,给予她足够的支持与安慰。他轻轻地握住奶奶的手,仿佛在传递着一种无声的力量,告诉她:“您并不孤单,我会一直陪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