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什么时候才能看透你(第3页)

萧邦沉默了。

萧淋彬,他确实想啊,天底下哪有父母会讨厌自己的骨肉?反正萧邦做不到。

但又想到当初父女俩意见不合,关系闹得那么僵,萧邦有点拉不下自己的老脸了。

前次去海城,萧邦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设,结果萧淋彬工作忙,和女儿终究还是没见上面。

后面的事他也知道,萧淋彬出国了,联系也变得困难起来。

这几年的变化,萧淋彬为家乡做的贡献,他都看在眼里,内心早就消气了。

看着眼前与母亲有几分相像的外孙,萧邦叹道:“真是的,都像你们外婆,没一个像我的。”

萧淋彬的母亲是位教师,当初自愿申请来这里支教。

那个年代条件不好,她就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书本和笔,努力让乡下的孩子们能够走出去。

萧邦也一直陪着老伴在这里付出。

后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萧淋彬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懂事。

或许是受她母亲的影响,她会主动关心身边的人。

在孩子们的心中,她永远都想成为一个可以依靠的姐姐,努力让更多乡下的孩子能够走出这里。

萧邦一直看着老伴和女儿,然而慢慢地,萧淋彬与他也产生了矛盾。

萧淋彬不喜欢父亲安排她继续学习政治,她有自己的想法——从商。

她觉得家乡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建设,孩子们也应该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

理念的不同使他们逐渐疏远,或许萧邦和萧淋彬之间最相似的一点,就是那股倔脾气,一旦认定了事情就不会轻易让步。

所以萧淋彬离开的时候,萧邦没有去送,但老伴却非常支持女儿的新想法。

到后来还是放心不下,萧邦托以前部队里的关系,让老战友帮忙照拂一下自己女儿创业。

之后的消息,他总是盼望着,终于得知女儿事业有成回到了家乡,还带回来一个男人,说是已经订婚了。

当时可把萧邦气坏了,不过莫文辞倒是挺讨人喜欢的。

萧淋彬回乡的时候也没闲着,她没有忘记儿时的理想。

她成功向政府申请到了援助,自己也带着资金投入,那时乡村已经出现了小镇的雏形。

但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萧淋彬生孩子的时候,老伴不幸离世,这让原本可以调和父女关系的重要人物先行离开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僵硬。

“真是的,都随了你外婆的性子,总想着为他人好。”

“所以呢,您和我妈……”

“我怎么可能讨厌自己的女儿?我巴不得立刻见到她呢。唉,其实我心里也明白,淋彬这孩子自己心里也有个坎。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去见她母亲最后一面,或许心里也有些难受吧。

创业之后,淋彬和她母亲聊天的次数可比跟我这老头子斗嘴的次数还少呢。”

萧邦又往火里添了些柴,“但慢慢地,我也理解了。不去打扰她,我们老一辈的人啊,就默默守着吧,不给子女添乱就是最好的了。”

莫余谦看着眼前的外公,岁月虽然让他变得苍老,但他的内心依旧是一位心软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