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自留地(第2页)
李凤娇笑得合不拢嘴,“旺财,你真给冬梅找了份工作啊?”
周旺财从挎包里拿出介绍信,“当然是真的了,这介绍信还是制衣厂厂长亲自开的。”
“旺财,谢谢你。”刘冬梅接过介绍信也高兴得很。
李凤娇笑着拍拍手说道,“哎呀,太好了!咱家又多了一个端铁饭碗的。”
刘秋菊羡慕地说道,“旺财哥,我也想去上班。”
周旺财皱眉说道,“怎么你也不想上学啦?”
“我成绩太差,考大学基本上没什么希望,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呢?”刘秋菊说道。
“二舅妈,您觉得呢?”周旺财问道。
李凤娇叹气道:“这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高一学习就跟不上了。她爹也说不如学门手艺,将来好找婆家。”
陈桂花拉着周旺财的手说道,“大外孙,你要是有机会就帮秋菊找个工作吧,没机会就算了。”
周旺财从挎包里拿出一封介绍信,“姥姥,既然你们都愿意让秋菊妹妹出来工作,我这刚好还有一个名额,就给她吧。”
刘秋菊捏着介绍信高兴地跳起来:“太好了!谢谢旺财哥!我明天就跟我姐一起去厂里报到!”
周旺财说道,“你和冬梅姐先去生产队开介绍信吧,明天一早我带你们进城,你们还要去医院体检,完事了住我家里,等拿到体检报告了才去制衣厂报到。”
“好的。”冬梅姐妹俩答应一声就往院外跑。
陈桂花带着张淑珍、李凤娇开始准备晚饭。
刘忠良和周旺财也聊起家里自留地的事,他们生产队的自留地已经分好了,每个人有一分二厘地,比周家村生产队稍微多一点。
刘忠良说道,“可惜冬梅和秋菊这两丫头刚分的自留地,又得被生产队收回去。”
陈桂花听见这话说道,“那有什么可惜的,这一分多地也产不了多少粮食,我孙女以后吃上国家粮了,不差这点。”
刘忠良笑着说道,“那倒也是,我孙子孙女都是端铁饭碗的人了。等明年开春,咱家自留地多种点杂粮和蔬菜,家里养几只鸡鸭,养两头猪和羊,这日子就舒服了。”
周旺财说道,“姥爷,到时候我给您弄一些优质的种子和家畜家禽苗过来。”
刘忠良高兴地说道,“那可太好了,大外孙,还是你有办法。”
天色渐晚,刘冬梅和刘秋菊拿着介绍信回来,大舅刘向东也下班回来了,陈桂花她们也把饭菜做好端上了桌子。 大米饭,腊肉炖土豆,炒白菜,炒萝卜丝,大家吃的很开心。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周旺财骑着三轮车,载着刘冬梅刘秋菊和她们的行李铺盖回到自己家。
没一会儿,周美兰也骑着自行车带着行李铺盖到了。
周旺财让她们在家放好行李,自己去医院体检,自己骑车带着爷爷奶奶回周家村。
到了周家村队部,场面热热闹闹,各家各户都派了代表来开会。
富贵大爷主持了分自留地的会议,按照各家各户就近的原则给大家分了地,都是边边角角的地块,好的耕地还是集体的。
周铁牛张玉琴的两分自留地就在院子边上和院子连在一起。
富贵大爷站在队部门口的石磙上,手里攥着生产队的花名册,扯着嗓子喊,“赵秀娟家的三分自留地就在院子前面,水沟边上那块地。”
七太爷周祭祖听了后,连忙说道,“富贵啊,你搞错了吧?秀娟家五口人,除了邦国去城里了,还有四口人,不是应该分四分地吗?”
富贵大爷笑着说道,“七爷爷,您还不知道呢,赵秀娟家美兰丫头也要去城里当工人了,所以她那份就不分了。”
七太爷笑着说道,“哦哦,那没事了。”
底下几个妇女立刻围着赵秀娟七嘴八舌地攀谈着。
“秀娟,恭喜你啊,你们家又出了一个工人。”
“秀娟,你们家两个工人,这日子就越来越有盼头咯。”
“秀娟,你家美兰今年也十八岁了吧,要不要给她找个对象啊,我有个娘家侄子长得高高大大的,一表人才,人又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