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的研究方向(第2页)

 而这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已经从第一代的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

 并且晶体管计算机它的优点更多。

 就比如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等等,这些都是优点。

 而最让人无奈的是,在1964年我国研究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后,仅过了一年,第三代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就诞生了。

 和前两代都不一样,这一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开始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这也让第三代计算机的体积、功耗进一步降低。

 在软件上也有了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有了更多的功能,像是数据的处理计算、工业控制等等!

 运算速度也从几十万次,达到了几百万次。

 而我国第三代计算机,它机研究成功的时间是在1973 年。

 这最后就是第四代计算机,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在我国第三代计算机研究出来的前两年,第四代计算机就诞生了。

 可以说在第四代计算机之前,我国的计算机与国外的计算机发展,相差了一代。

 就算是第四代计算机,虽然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差距,但其实相差的是在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上。

 这个想要追赶就更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枭想要今后主要研究计算机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计算机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不说别的就说在科技领域,计算机的重要性就不能忽视。

 像是复杂的数值模拟、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这些都需要计算机来加快科学研究的速度,在国防上更是了不得。

 武器装备研发、情报收集与处理、军事通信等,那个都需要计算机的支撑。

 李枭现在在犹豫,是研究第一代计算机,还是直接上手第二代计算机。

 至于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李枭想都没想过,在这个年代不要说是国内,就算是美帝国、毛熊两个国家,就算给他们设计图他们也制作不出来。

 因为第三代计算机所运用的技术,很多都还没有出现。

 像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直到1958年这才被研究出来,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制造更晚,1969年美帝国的一个公司,才功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款。

 之所以李枭有些犹豫,这是因为电子管,现在国内已经建立了专业的电子管厂。

 而晶体管要等到1956年的时候,在国内才可以生产。

 想了想李枭还是打算直接上手第二代计算机。

 这倒不是他多有信心,而是想要自己一个人弄懂一台计算机的设计,就算是二代计算机。

 依旧非常困难。

 需要学很多东西,就比如电路理论、数字逻辑、半导体材料制备、材料特性研究、逻辑电路设计、电路集成、电源与信号完整性设计、计算机系统设计等等!

 这些都需要搞懂。

 就算李枭现在学习东西很快,但这么多他感觉想要搞懂至少也要几年的时间。

 这不是他没有信心,而是对于第二代计算机,他就像是和前几次设计其它东西一样,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是纯外行。

 就比如逻辑电路设计,在计算机中它的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移位器等!都需要根据数字逻辑、计算机体系结构,来进行电路的设计。

 还有电路集成,说起来简单,就是将一些电路和晶体管,全部都焊接到一个芯片上,但想要设计好,就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点,就比如电路的设计方法、布局布线技术、工艺兼容等等!

 这些都需要考虑好。

 当然这其中有些或许能现成的,只要组装一下就好了。

 但李枭现在只是粗略查了查,很多东西连看都看不懂。

 就比如光刻、刻蚀、掺杂、薄膜沉积等工艺,李枭现在只知道这是晶体管制造工艺方面的内容,但在具体的李枭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