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第2页)
问题有些多,刚开始李枭还能记得过来,但到了最后索性一边看一边记录。
“老弟真有这么多问题?严不严重?”。看到李枭在本子上记录的东西,李怀德忍不住问道。
李枭没有看他,一边记一边答道:“问题比我记得还多,都不是小问题,你看那些电线。”,说着李枭停下写字的手,指了指上面的电线。
“你看那些电线,已经老化了,没准就会引起火灾,这如果真发生火灾,在这种环境下很难说不造成伤亡,刚刚我看了,最近一处水管也在200多米外,想救火都来不及。”。
李怀德闻言也是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但听李枭这么说,越想越是有可能发生。
于是他问道:“那,那这要怎么改进?”。
“这个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必须要全面改进,我也只是刚有了点头绪,等到我总结好了再说,对了老哥!咱们这边工房是怎么管理人员的?”。李枭问道。
李怀德闻言也就给李枭讲了起来。
李枭这才清楚,现在的管理方式还是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国家下达生产任务,厂部领导负责整体决策和规划。
之后再把任务细分,下达到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各级管理人员,最后再由班组长协调组内人员,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而在产品生产时,班长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生产的好坏,合不合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明了,但也有不少问题。
首先这种层级管理模式,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过因为年代的不同,李枭感觉这个应该会好一些。
还有就是信息传递链条长。
就比如车间内机床如果发生故障,就要逐层往上报告,员工报给班长、班长在上报报给工段长,在报给车间主任,最后才能到厂长那里。
不仅容易信息失真,还容易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资源分配不合理,在这种国家统一分配环境下,也很容易造成一些工厂因为原材料不足,没有让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而另一些工厂可能就会出现原材料过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