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新管理模式完成(第3页)

 赵教授则是盯着一堆零件有些发愁。

 在制造发动机的时候,他们项目小组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但那些都还好解决,最难的就是发动机的打造。

 特别是发动机中的活塞、曲轴和气门这几个零件。

 活塞作为发动机中最关键部件之一,它与气缸壁之间的配合间隙非常小,合格的范围在0.2到0.5之间,很难把控,稍一不注意就会高出几丝(一丝是0.01)。

 并且圆柱度、圆度,都要控制在几个微米以内,表面也必须到非常光滑,否则的话很难确保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与密封性。

 曲轴也是如此,圆柱度和圆度误差也必须控制在几个微米以内。

 这还不是曲轴最难的,最难的是曲轴那复杂的形状,曲轴它是由多个不同的平衡块、曲柄臂、轴颈组成,而组成曲轴的这些部分,形状和尺寸都需要精确控制。

 否则的话在发动机运转时,很容易发生剧烈的振动。

 “小枭来了?”。

 看到李枭,赵教授打了声招呼。

 “教授,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问题了?”,刚刚李枭只听了一个大概,这才问道,

 赵教授闻言重重叹了口气:“我们现在的制造工艺相对粗糙,根本就没办法达到发动机要求的精度,就算制造出来国内也很难量产,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啊?”。

 对此在这之前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真走到这一步,不免还是有些失落。

 李枭也有些无奈。

 虽然他能把后世的一些东西拿出来,但他可做不到一下子就提高国内的整体工业水平。

 “赵教授,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的。”,李枭坚定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也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过它们。”,赵教授道。

 看着赵教授眼中的“光芒”,李枭心中有些触动。

 “对了!你这些天研究的怎么样了?管理模式写好了吗?”。

 “昨天刚写好,我过来就是想让您指导指导,看看怎么样?”,李枭说着就把一沓纸递给了赵教授。

 “奥!那我要好好看看了。”,赵教授来了兴趣,接过东西走到了旁边的长条桌子前,坐在椅子上翻了起来。

 他原来也在厂子里待过,也知道这个年代管理是什么样的,不是什么门外汉。

 这一看到李枭写的管理模式,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无论是对厂子内的清洁管理,还是对安全方面的管理,赵教授越看越感觉有道理。

 这让他深深看了李枭一眼。

 原来他只以为李枭在科研上有天赋,但现在看来在管理方面也不差,竟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总结出这么一套方法,实在有些难得。

 “赵教授,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妥的地方。”,李枭问道。

 赵教授摇了摇头:“你做的很好,我是看不出可以改进的地方,你这是想在轧钢厂试行?”。

 “对,我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根据轧钢厂的情况写的,没有比轧钢厂更合适的地方。”,李枭笑着道。

 “这倒是,不过如果试行效果好的话,这一套模式倒是可以全国推广,你想怎么样试行?和厂内通气了吗?”。

 “还没有,不过我和李怀德闲聊时他透过一点风声,说张厂长对此有些想法。”。

 赵教授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是想占份功劳,不过他也没在意,毕竟这份管理方式总归要试行,给谁都一样。

 于是他道:“这样也好,不过要注意,不要这个厂子全部铺开,先找几个厂房试行一段,如果有问题也能提前发现,提前整改。”。

 “教授我知道。”,李枭笑着道。

 这如果全面铺开,试行效果在不理想的话。

 他也怕张厂长甩锅,把黑锅甩到他身上来,虽然这种几率很小,但也不能不防。

 看李枭明白自己的意思,赵教授笑着道:“你明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