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计算机(第2页)
他对晶体管计算机研究也有几年了,有着很深的了解。
晶体管计算机大概可以分为5部分。
输入输出不用多说,输入就是键盘,不过这个年代的键盘和后世可不一样,有着不小的区别。
通常都是与主机或者显示器连在一起,不是独立的,键盘上也没有f1、f2、Ctrl之类的按键,通常都是以字母、数字为主。
运行的方式就是在每个按键下,都有一个微动开关,当按下按键开关闭合,设备就会检测到电平变化,然后经过编码电路的转换后,就可以化成对应的二进制代码。
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一样,也和后世的不同。
一般就是打印机或者是穿孔纸带,打印机会把人们想要的运算结果打印在纸上。
直到1960年才出现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1897年就已经被发现,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成为了一些设备的显示器,像是一些黑白电视,都是用的这种显示器。
441-B型晶体管计算机,虽然是1965年被研究出来的,不过因为当时国外对国内的技术封锁,输出设备依旧用的是打印机、孔纸带之类的。
李枭想试试看,能不能把黑白电视上的显示器,移到计算机上用。
而除了输出设备、输入设备以外,就是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存储器顾名思义就是储存用的。
分为内储存和外储存,内储存就是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外储存的作用则是用于长期、大容量存储数据与程序。
一般用的是磁带、磁盘,有外储存在,就算发生一些故障或者停电,也能留存住信息。
李枭查看了一下黄部长送来的东西。
用于内储存的磁芯存储器,刚好有两个,刚刚够用,至于外储存,441-B型晶体管计算机上并没有,不过设计出来并不难。
至于晶体管计算机上的控制器,可以说是计算机上的 “总指挥”,它的运行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在内存中逐条读取数据,然后在进行解码,把数据指令变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信号。
然后就能“指挥”计算机协同运转了。
而它实现的原理,也是利用晶体管组成的时序电路、控制逻辑电路,来生成操作命令等东西。
最后的运算器就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单元。
像是加、减、乘、除,或者是计算机的逻辑运算,都需要运算器,当然它也是依靠晶体管搭建起来的逻辑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