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外滩(第2页)
十六铺码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也见证了申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这里的人要更多。
南来北往的人们夹杂着各种方言,在这里上船、下船,江上也是各种船只进进出出。
“后生仔,要搭船伐?”,正逛着的时候,在船上忽然传来了一个老汉的声音,老汉四十来岁声音有些沙哑,正站在船上对着几人笑。
除了男子以外,在船上还一个妇女,以及一个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一看就是一家人。
“乘船几钿?”,李枭也用刚刚学来的申城话问道。
不过他的话并不标准,这听的王芳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你发音不对,应该这么说乘船几钿。”。
说着王芳就用申城话讲了一遍。
王芳讲的很是标准,两者一对比就听出了差距,这也让李彤几个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一边笑还一边学着王芳说话。
老汉听了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哟呵,小姑娘讲搿申城闲话真额标准,一听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嘞!老老头也勿坑侬伲,拨我三块洋钿就好嘞,要是勒江浪吃饭额话,还要加两块洋钿”。
听老汉这么说,李枭扭头看向了王芳,这话有点太标准了,他只听懂了一个大概。
王芳笑着解释了解释,李枭几人这才明白,他们一共7个人,3块钱也不算多,算下来一个也不到5毛钱,吃饭的话要加2块钱。
“那侬着有啥饭啦?”,李枭想了想问道,在船上吃饭,这个他是真没吃过。
“清蒸白鱼、油爆虾、豆腐鱼头汤、红烧杂鱼、炒青菜,要吃啥帮侬烧啥,侪是家常菜,保证侬吃饱!”。
这一句话倒是不用王芳翻译,李枭能听懂,本来他刚想答应,也尝试一下,不过王芳在它耳边嘀咕了几句,就拒绝道:“饭么就勿吃嘞,侬带我们去荡荡呀!”。
见李枭绝句,船家倒也不失望,连忙招呼几人上船。
船虽然不大,但坐下他们几个人绰绰有余,等到他们都坐稳后,船只就离开了码头。
从外滩上看黄浦江一个风景,在船上看外滩又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