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空间变化(第3页)
都是他前世经常吃的。
也就是那个圆形水池够大、够深,要不然还真养不下这么多东西,否则就太挤了。
当时为了能在一个池塘养下这几种东西,他还废了一番功夫,研究了研究“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人们如何将虾、蟹、贝、鱼类等生物,如何混合养殖。
这方法可以有效的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不过学过后李枭这才意识到,把事情想复杂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假山水池一分为二,食肉的、食草的,不同种类各养各的。
而在假山水池周围,以及大门前的空地上,和一些边边角角,他都种上了菜,茄子、西红柿、韭菜、菠菜、黄瓜等等,一个空地上一种,零零总总李枭种了十来种。
当然了这些当中肯定没有白菜、胡萝卜、土豆这三类,毕竟外面最不缺的就是这几种菜。
冬天能够让人吃到吐。
这些菜虽然每一种的不多,但也足够他一家吃了,再者空间里可没有冬天一说,一年四季农作物都能生长。
要不然玉米、麦子,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
他开垦的那一亩粮食地,就在假山池塘和水果树之间,此时地里的玉米已经长了一人来高,刚抽穗,差不多再有40多天就能收获。
这一茬玉米算是第二茬,第一茬玉米早在一年多以前他就种了出来,只不过外面还没施行限购,粮食也不缺,他时间又紧张,也没有再种。
这一茬还是前一阵他又来了些空闲时间,感觉空着怪可惜,这才种上的。
种子用的也都是上一茬种出来的,这个年代的种子可不像后世,种子都能留种,一般来讲种的时候,人们都会把好种子选出来,去除不良的种子。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提升产量,如果种子不好的话,相对应的产量肯定也会降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他不是学农业的,但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娃,这一点李枭还是知道的,只不过当时种的时候他也没想那么多,都是随便种的,但这一点关系也不大。
毕竟空间里面种东西,不能用常理比,他也想要看看这一茬玉米的亩产能有多少,会不会还有所提升。
等到了四月份的时候,他打算拿一部分出去种一下,看看用空间种出来的种子,亩产能不能提升。
李枭也不奢求太多,能提升50公斤就知足了。
毕竟农作物的产量,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看着电脑上查的资料,李枭也确定了自己没有记错,这个年代小麦的平均亩产量只有75—100公斤,玉米则是150公斤。
但这这是平均值,在四九城附近他查到的资料显示,小麦的亩产量只有62斤,也就是31公斤,这个数字让李枭都有些不敢相信,还是差了好几遍,这才相信。
玉米则比较高点有150公斤左右,也就是300多斤。
而影响到产量的方面有很多。
其中一个就是灌溉的问题,就拿四九城附近的麦子来说,1954年亩产是62斤但到了1962年则变成了亩产124斤。
之所以提升这么多,就是因为灌溉系统的完善。
此外影响产量的原因还有肥力的原因,质地的原因,气候的原因,以及种植密度、虫病等因素。
零零总总很多。
那些看的他都有些头痛,最后索性就不看了,倒不是他学不下去,他不认为只看看就能比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要厉害。
能让产量增加。
这个年代产量之所以这么低,除去以上因素外,最多的就是种子问题了,要不然那位老先生也不会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了。
他还是最初那个想法,他不奢求太多,不要求能增长100公斤,能增长50公斤他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