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测试三人组(第2页)

 这比起那些动不动就重达八九百公斤,甚至是上千公斤的无坐力炮来讲,优势就太大了。 

 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把炮身和炮架一拆,几名士兵抬着就能走。 

 还有炮弹的设计,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他清楚,这款炮能有这么大的威力,除了炮的本身外,也有炮弹的部分功劳。 

 而听到吴教授的询问,李枭也是道:“我现在在研究一款可以搭载火箭弹等一些重武器的车,其中就有考虑过反坦克武器,但反坦克炮都太重了,而像是火箭筒,威力又达不到反坦克炮的水平, 

 之后我就想到了无后坐力炮,据我所知这种炮,在1918年的时候,就己经出现了,好像是叫做戴维斯炮,之后到了三九年以后,这种炮就更成熟了, 

 德意志的grw 34/1 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在1943年的时候就己经服役,还有m帝的m18“巴祖卡”57毫米无后坐力炮,也是在同一年装配军队的,到了前两年这种武器威力就更大了 

 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L2 BAt 120 毫米无后坐力炮,这些在战场上,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让我动了心思,毕竟无后坐力炮比起传统反坦克炮,有着很多优势。 

 轻量化、便携性,火力持续性这些都是优势,我就深入研究了一下,像是这个后喷射火药燃气的设计,我就是根据m帝的m20型无后坐力炮来的灵感,还有轻量化与机动性,我也是想到了我们国内现在的情况, 

 这才在保持威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轻了其重量,炮的炮管之所以设计这么长,我也是参考了m18的膛线炮管结构,为的就是保证火药燃气充分向后喷射,从而可以有效抵消后坐力。 

 在最初设计的时候,我就是为了弥补步兵对坦克、装甲等的需求,可以说这款炮他是介于火箭筒和反坦克炮、榴弹炮之间的产物。”。 

 吴教授听的认真,还时不时的会点点头,看到李枭没有下文,这让他一愣:“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