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湖闯荡 熔炉磨炼(二十二)(第2页)
通过这次旅程,柳琦鎏对中国的地域多样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无论是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还是中山陵的庄严肃穆,亦或是商丘古城墙的历史厚重感,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视野,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每一次旅行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探索未知的同时,也在不断发现内心深处对于这个伟大国度深深的热爱。
来到郑州,这座中原大地上的交通枢纽,首先迎接柳琦鎏的是那座充满年代感的火车站。刚一出站,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里是人群的海洋,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城市交响曲。
郑州火车站广场上人流熙熙攘攘,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们匆匆而过,脸上写满了期待或是疲惫。卖报的小贩、推着小吃车的摊主,还有街头艺人们演奏的传统乐器音乐,这一切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既繁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尽管这里人来人往,但却没有一丝混乱的感觉,相反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地而努力前行。
走进候车大厅,温暖的灯光洒落在每一个角落,广播声不断提醒着即将出发的列车信息。长椅上坐着等待归家或出发的乘客,他们有的安静地看着手机,有的则与同行者低声交谈,分享着旅途中的趣事。对于柳琦鎏来说,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他不仅感受到了城市的脉搏跳动,还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情——无论是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帮助,还是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态度,都让这座看似普通的火车站变得格外温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郑州火车站,人潮涌动,喧闹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和人们匆匆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繁忙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在这个大熔炉般的地方,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为了各自的目的汇聚于此,而柳琦鎏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站在买票口的队伍中,心情有些焦急。这次出行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然而,正当他在脑海中勾画着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情景时,一阵带着浓厚陕西口音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转过头,看到一位穿着朴素、满脸皱纹的老大爷正手忙脚乱地比划着,试图向售票员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大爷那焦急的表情和售票员一脸迷茫的样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售票员不停地摇头,表示听不懂老大爷在说什么。显然,由于语言不通,双方陷入了沟通障碍之中。
柳琦鎏心中一紧,他能感受到老大爷的无助。他走近老大爷,轻声问道:“大爷,您这是遇到啥难事啦?”老大爷看到有人愿意搭理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急切:“娃呀,俺要去山东郓城,可这售票的听不懂俺说话,俺买不到票呀!”
柳琦鎏耐心地听着老大爷带着浓重陕西口音的叙述,费了好大劲才弄明白,原来老大爷的女儿被人骗到了山东郓城,他心急如焚,千里迢迢从陕西赶来,就是为了去郓城寻找女儿。这个故事让柳琦鎏感到既同情又震惊,在那个信息流通不那么发达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无疑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看着老大爷沧桑的脸庞和充满焦虑的眼神,柳琦鎏心中涌起一股同情:“大爷,您别着急,我帮您买票。”这句话仿佛给老大爷带来了希望,他激动得双手颤抖,紧紧握住柳琦鎏的手:“娃呀,你真是个好人,俺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