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田丁兼有 自立门户(十七)(第2页)

 苍天保佑,这天不仅太阳热情高涨,毒辣辣的日头狠狠地抽离着躺在公路上粮食的水分,风婆子不知道为什么也大发脾气,疯狂的鞭打着公路上的粮食和等候交公粮的人群。下午两点多钟,柳琦鎏的父亲说:“差不多了,可以收起来交公粮了。”

 柳琦鎏使用的是一辆传统的推车,这是当时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他和家人齐心协力,肩挑背扛,将一袋袋沉重的粮食运到粮站。尽管过程艰辛,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累是累了点,但这是为国家做贡献嘛。”柳琦鎏一边擦汗一边笑着对父亲说。他知道,这份付出是为了更伟大的目标——国家的发展。

 “你们看,那不是村里的张大伯吗?他一个人拉这么多粮食,真不容易啊。”村民们纷纷议论,彼此之间传递着敬佩和支持的目光。

 粮站的工作人员使用的是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工具:一根长长的内空铁钎。当铁钎从麻袋外捅进去,带出谷粒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几颗小小的颗粒上。“合格!”一声响亮的回答让排队的人们松了一口气。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承载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和对国家的支持。

 “终于过了,这一趟没白来。”一位刚刚通过检验的农户如释重负地说,周围的村民也跟着笑了起来,仿佛他们的粮食也一起得到了认可。

 太阳逐渐西移,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斜射下来,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柳琦鎏和家人们在粮站外已经等待了一整天。

 轮流排队的人群中有的人等待的同时还要照顾留在家中的小孩和牲畜。“爸爸,我渴了……”年幼的儿子小声抱怨。母亲赶紧拿出水壶递给儿子,轻声安抚:“再等一会儿就好啦。”

 “这天气虽然不太热了,怎么看着有点想变天的样子。”村里的一位长辈提醒道,村民们纷纷点头,互相分享着带来的干粮和水。有时候,他们甚至要在粮站过夜,直到粮食被验收合格。夜晚,凉风习习,但蚊虫肆虐,孩子们在父母怀中睡去,大人们则继续守候。

 尽管面临种种不公平,柳琦鎏和乡亲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咱们这点苦算什么?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得尽力而为。”一位老农感慨地说。九十年代的农民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爱国情怀,即使自己吃苦,也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这种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宝贵的财富。

 “大家辛苦一点没关系,只要能为国家做点事,心里就踏实。”柳琦鎏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位农民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书写着对祖国深沉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