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六)(第2页)


 话音刚落,另一位村民迫不及待地发问:“那土地补偿款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到我们手里呢?”这个问题显然是大家最为关心的焦点之一。


 村长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耐心地解释道:“关于土地补偿款的发放时间,我们会在评估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尽快安排发放。而且,整个过程我们都会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督,绝对不会让任何一分钱出现差错,一定会确保每一分钱都能按时、足额地发放到大家的手中。”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的心情似乎稍微平复了一些。尽管大家对于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仍然心存忧虑,但至少现在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和一些具体的保障措施,这多少给了他们一些安慰和信心。


 随着村里征地拆迁会议的召开,后续工作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迅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然而,在这看似顺利的表面下,却隐藏着许多问题和困扰,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秋季耕种问题。


 太行大街占地范围内的农户们,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早有耳闻。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地上被划定的白灰界线,仿佛那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他们与熟悉的土地分隔开来。而正式的征地通知,更是如同一道判决书,宣告了他们与这片土地的缘分即将终结。


 老张,就是这些农户中的一员。他站在自家那片种满玉米的地头,望着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心中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这片土地,承载了他大半辈子的辛勤劳作和汗水,见证了他的喜怒哀乐。如今,它却要在一夜之间离他而去,这种失落感让老张感到无比沉重。


 “唉,这地种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说没就没了。”老张无奈地摇着头,嘴里喃喃自语道。他缓缓蹲下身子,抚摸着那一根根粗壮的玉米秆,感受着它们的生命力。这些玉米,是他一年的心血结晶,也是他对这片土地最后的眷恋。


 老张的老伴儿走过来,轻声安慰道:“反正秋季就不种了,把玉米收了,等着征地补偿款下来,日子也能好过些。”她知道老张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但现实如此,也只能接受。


 老张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和老伴儿一起,开始将成熟的玉米一穗穗掰下来。每掰下一根玉米,他都觉得像是在与这片土地做最后的告别。玉米被装进袋子里,沉甸甸的,仿佛是老张心中那份沉甸甸的不舍。


 然而,那些还没有接到征地通知的农户们,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令人纠结万分的消息:极有可能村东这几个大队的所有土地都将会被征收!这个消息犹如一颗巨石被猛然投入原本平静如镜的湖面一般,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


 老李,作为村东大队的一名普通农户,听闻此消息后,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难安。他焦虑地在自家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可如何是好啊?这小麦到底是种还是不种呢?种吧,万一过几天征地通知就下来了,那这一季的种子、化肥、还有人工,岂不是全都白费了?可要是不种呢,万一这土地最终并没有被征收,那岂不是就白白耽误了这一季的收成啊!”


 正当老李焦虑不堪之际,邻居老王恰好走了过来。他同样也是一脸愁容,显然也在为这件事情而忧心忡忡。老王见到老李,连忙说道:“老李啊,我也正为这事儿发愁呢!你说这可咋办呢?要不,咱们先别急着做决定,再观望观望?说不定这征地的事儿还有变数呢。”


 “观望?那要是等确定下来再种,可就晚了,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可不等人啊。”老李满脸焦虑,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反驳道。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额头上的青筋也因为激动而凸起。


 就在两人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村里的干部如同及时雨一般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干部面带微笑,语气沉稳地说道:“大家先别着急,目前征地范围还在进一步确定中,具体情况还没完全定下来。不过大家也别耽误了农时,要是实在拿不准,就先少种一点,这样就算真的征地,损失也不会太大。”


 老李和老王听了干部的话,心中的石头似乎稍稍落了地,但他们的脸上依然写满了犹豫和不安。


 “干部,您觉得我们该怎么办?”老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开口问道。他的眼神充满了期待,仿佛干部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今年的收成。


 干部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我觉得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其他村子的经验。有些地方也是面临类似的情况,他们选择部分种植,既不耽误农时,又降低了风险。这样一来,即使最后真的需要征地,你们的损失也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