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七)
太行大街的占地范围已经用白灰醒目地画了出来,那一道道笔直的白线,宛如命运的分割线一般,将这片土地划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条宽阔的道路由北向南延伸,宛如一条巨龙,直接连通了 zd 和 LC 两大县,其规划中的八车道设计更是彰显出了它的大气磅礴。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一场关于征地的波澜正在柳琦鎏所在的村镇悄然涌起。这里的征地补偿标准与其他地方相比,差异之大令人咋舌。柳家村所在的村镇,一亩地的补偿标准仅为五万七千元,再加上青苗补偿的二千元,总计不过五万九千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地方的征地补偿标准竟然高达三十万元一亩地!
如此巨大的差距,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村民们开始对这一不公平的待遇产生质疑和不满,他们不明白为何同样是被征收土地,自己得到的补偿却如此之少。这个问题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整个村镇上空,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被征地农民们的心中都开始暗自盘算起来。眼看着秋季的玉米收成之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决定不再种植小麦。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政府就派人前来将耕地上那肥沃的农田土给挖走了。
那原本肥沃的土地,就如同被揭开了一层珍贵的面纱一般,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露出了底下贫瘠的底色。
“唉,咱们祖祖辈辈耕种了这么久的农田,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老张站在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土地前,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么好的土,就这样被挖走了啊。”
一旁的老李也深表赞同,他附和着说:“可不是嘛,咱们辛辛苦苦种了几十年的地,现在却一下子就没了,这心里头啊,真是不好受。”
而柳家村村东那些没有被太行大街占用土地的农户们,也都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他们大多都没有在自己的承包地里追施化肥,只是简单地播下了小麦种子,然后就静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片土地以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而村南村北村西这几个方位的农户,仿佛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秋季耕种。在广袤的田野里,他们忙碌的身影与村东的静谧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秋耕的繁忙刚刚过去,柳家村就像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又一个惊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原来,政府计划将村东地块内的所有坟头全部迁移到村里新建的灵堂。这个消息对于村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
村民代表们紧急召集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商议这件事。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困惑。
“这坟头可不能随便动啊,那都是咱们祖先的安息之地啊!”一位老人皱起眉头,语气中充满了担忧,他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似乎也在诉说着村民们内心的不安。
“可这是政府的规划,咱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另一位老人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力感,仿佛面对这样的决定,村民们只能被动接受。
在这个热闹的场景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气氛异常热烈。柳琦鎏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着每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心中暗自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我认为我们应该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太行大街一旦修好,对我们整个村子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便引来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一位中年妇女情绪激动地反驳道:“话虽如此,但这坟头迁移可不是一件小事,总得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紧接着,老李也插话表示赞同:“是啊,这些坟头可都是我们祖辈们的心血啊,怎么能说搬就搬呢?”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不满,柳琦鎏连忙站起身来,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他的语气沉稳而温和:“大家先别着急,咱们一起好好想想办法,既要尊重祖先的意愿,又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终于在长时间的争论和协商后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先与政府进行沟通,争取一些合理的补偿和迁移方案,以确保坟头迁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能让村民们心里感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