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十)(第3页)
没过多久,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几台庞大的压路机气势磅礴地驶入了场地。这些钢铁巨兽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然而,对于柳琦鎏来说,这并不是噪音,而是他心中最美妙的乐章。
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压路机缓缓地向前推进。每一次轮子的碾压,都让原本坑洼不平的土地逐渐变得平整光滑,就像被一双神奇的手抚平了所有的褶皱。
土地平整完成后,柳琦鎏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立刻拨通了拉砖车队老板老李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他的语速飞快:“老李啊,我这边的地已经弄好了,你赶紧给我拉三万多块砖过来,把这里整个圈起来。尺寸我都发给你了,可别弄错了啊。”
电话那头的老李似乎有些迟疑,他犹豫地说道:“柳老弟,最近砖的价格有点波动,这三万多块砖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柳琦鎏当然明白老李的顾虑,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老李,你就放心把砖拉过来吧,价格方面咱们好商量。我这可是有大用处的,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
听到柳琦鎏如此坚定的话语,老李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一些。他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行,柳老弟,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这就去安排。”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照亮了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一辆辆装满红砖的卡车缓缓驶来,车轮在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些红砖被整齐地码放在地上,每一块都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仿佛是一个个等待出征的士兵,严阵以待。
装卸工们熟练地将三万块红砖搬下车,然后一块一块地将它们堆砌起来。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准确,不一会儿,这片闲地的三面就被红砖围成了一个环形的围墙,看起来十分坚固。
“这下看起来像个样子了。”柳琦鎏站在一旁,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言自语道。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房子建成后的模样。
在这个宁静的小村里,柳琦鎏的举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纷纷聚集在一起,对他的行为议论纷纷。有的人对他的勇气表示赞赏,认为他敢于在这片空地上盖房子是一种创新;而有的人则对他的计划表示怀疑,觉得他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片场地曾经是镇棉油加工厂的遗址。当年,镇棉油加工厂刚刚建立时,需要征收这块宅基地来建设厂房。涉及到的十几家村民,对于补偿方式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的村民选择按照工分进行补偿,有的则选择了宅基地置换,还有的接受了口粮置换。
然而,柳琦鎏的姥爷却因为胆子小,害怕被评为富农,所以没有提出任何置换条件,就这样让镇里白白使用了他家的宅基地长达十几年之久。
后来,镇棉油加工厂解体,这块闲地归还给了村里。村里打算把它分给缺宅基地的村民,却被柳琦鎏的母亲和姥爷阻拦。他们费了一番周折,要回了属于姥爷的那部分宅基地,此后,柳琦鎏的姥爷、姥娘和舅舅在这儿一住就是七八年,直到相继离世。
原本相安无事,可问题就出在柳琦鎏作为外甥继承了舅舅的遗产。尤其是周家族人,眼红得不行。他们私下里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发泄着不满。
一个秋日的午后,几位周氏族人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聚集,谈论着柳琦鎏的举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凉意。
“哼,柳琦鎏就是瞎折腾。”一个中年男子撇着嘴说道,“那地能是他的吗?我看他根本盖不起来。”
另一位老者也跟着附和:“就是,放着三万的协议不签,非要花五万买下来,真是个傻子。”
“可不是嘛,别看他花了那么多钱,最后肯定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有人冷嘲热讽。
这些话很快传到了柳琦鎏耳朵里,他心里有些烦闷,但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他知道,自己是合理合法继承的宅基地,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结果的。
一天傍晚,柳琦鎏正在宅子里查看规划构思房屋布局,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喧闹声。他转过身,看到几个村民围在一起,其中就有刚才在老槐树下议论他的那些人。
“琦鎏啊,”带头的那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听说你要花五万买这块地?”
柳琦鎏放下手中的工具,平静地看着对方:“没错,这是我应得的,也是经过合法手续的。”
“哼,”另一个村民不屑地说,“我们这儿很多人都有资格分到这块地,凭什么就你一个人独占?”
柳琦鎏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这块地是我姥爷当年的宅基地,后来被镇棉油加工厂征用了。工厂解体后,这块地又归还给了村里。我和母亲通过合法程序,把这块地要了回来。这是我们的权利。”
“说得倒好听,”中年男子冷笑一声,“你姥爷当时要是提了补偿要求,也不会白白让镇里用这么多年。”
柳琦鎏皱了皱眉头,语气坚定:“当时的情况你们并不了解,我姥爷的选择是他自己的决定,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我们没有权利继承这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