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十三)(第2页)

 矛盾在评估组进村的第二天终于彻底爆发了。

 王二柱家的第三层楼刚刚支起骨架,评估员小李就举着相机走过来,皱着眉头仔细打量着。过了一会儿,他放下相机,严肃地对王二柱说:“这钢筋间距超标,水泥标号也不够,属于违规建筑。”

 王二柱一听,当场就炸了锅,他的大嗓门震得铝合金棚子嗡嗡作响:“你们这是故意卡我们农民!我家房子盖得再快,也赶不上你们改政策的速度!”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村民们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瞬间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质问起来。有人甚至情绪激动地往评估组的车轱辘下塞砖头,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柳三婶被挤在人群后头,她焦急地张望着,突然看见王二柱的媳妇从兜里掏出两包烟,硬要塞给小李。然而,小李却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了,这让王二柱的媳妇有些尴尬地站在原地。

 就在这时,柳三婶瞥见李大爷佝偻着背站在公示栏前,他那满是皱纹的手颤抖着摸过那张红线图,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呛到了一样,剧烈地咳嗽起来,仿佛要把心肺都咳出来。

 看到这一幕,柳三婶的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她不禁想到,这个村子,怕是真的要散了啊……

 深夜,万籁俱寂,村委会办公室的灯光却像夜空中的孤星一样,孤零零地亮着。柳三婶轻轻地推开那扇有些陈旧的门,发出一阵“嘎吱”的声响。

 走进屋内,柳三婶看到村长正对着电话,满脸愁容,不住地唉声叹气。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显得有些凄凉:“上头说补偿款必须按照标准发放,可村民们私自加盖的那些违规部分……这矛盾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村长抬起头,目光恰好与柳三婶相遇,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三妹啊,你也看到了,这乱象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收拾好的。”

 柳三婶默默地走到村长身边,从随身携带的布兜里掏出一个略显破旧的笔记本。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家加盖房屋的时间、所用的材料等详细信息。

 柳三婶指着笔记本上的内容,忧心忡忡地对村长说:“村长,你看看这些豆腐渣房子,要是真的拆了,万一砸到人可怎么办啊?咱们得赶紧让评估组来检查一下这些房子的质量,不然迟早会出事的。”

 风暴越来越猛烈,仿佛要将整个村庄都吞噬掉。村小学的围墙外,原本宁静的道路如今变成了喧闹的建材交易市场,卡车进进出出,扬起的尘土如沙尘暴一般,将“柳家村”的路牌都掩埋得严严实实,变成了一个灰扑扑的疙瘩。

 在这场混乱中,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有村民在扩建房屋时,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半夜里,他忍着剧痛,捂着断腿,艰难地敲开了李大爷家的门,哀求着借一些药来缓解伤痛。而王二柱则因为评估组拒绝承认他加盖的第三层,气得暴跳如雷,他愤怒地将铝合金棚子砸得稀烂,碎片四处飞溅,甚至有些还落到了柳三婶家的菜地里。

 李大爷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再也没有心情去给那棵石榴树浇水了,原本挂满枝头的果实,也因为缺乏水分的滋养,逐渐变得干瘪,最后皱缩成了褐色的疙瘩。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绝望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了。那是一个暴雪之夜,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村庄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柳三婶在睡梦中被一阵巨大的响声惊醒,她迷迷糊糊地仿佛听到院子外面传来轰隆声。她心中一惊,急忙披上衣服,打开门冲了出去。

 就在这时,村西头传来一阵惊呼声。原来,老陈那仓促搭建起来的“杂物间”在暴雪中不堪重负,被厚厚的积雪压塌了。砖块和鸡粪泥浆混合在一起,如泥石流一般倾泻而下,正好砸在了路过的张婶的腿上。

 听到张婶的惨叫声,人群纷纷举着电筒,急匆匆地朝事发地点跑去。当他们赶到时,只见老陈瘫坐在雪地里,满脸惊恐和绝望,他哭嚎着:“我……我就是想多挣点钱给孙子交学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