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二十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市政府的两大重要项目——新意电缆和创业配套园,决定落户在柳琦鎏所在的村庄。这无疑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征收大量的土地。
据了解,这两个项目总共需要征地一千多亩,而这一大片土地恰好涵盖了柳家村九队和十队两个生产队的全部耕地。阳光洒在水泥路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然而,这明亮的光线却无法穿透村民们心中的阴霾。
征地补偿问题一下子成为了村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毕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而且,他们听说其他地方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每亩二三十万元,相比之下,柳家村公布的每亩五万七千元的补偿标准显得有些过低。
这个巨大的差距让村民们瞠目结舌,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了争取到合理的补偿款,被征地的村民们纷纷聚集在一起,在村子里那棵古老的槐树下,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终选出了几位代表,其中就包括柳琦鎏。
柳琦鎏回到家中,一屁股坐在那张有些破旧的椅子上,心情沉重地皱起了眉头。他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要为村民们争取到更多的补偿款并非易事。他凝视着窗外,夕阳的余晖如金色的纱幔般洒落在远处的田野上,那些即将被征用的土地此刻显得异常宁静,宛如沉睡中的巨兽,默默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柳琦鎏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可能的方案,他仔细琢磨着该如何与村里进行谈判,怎样才能让对方理解村民们的诉求并给予合理的补偿。他甚至在晚上睡觉时,都在梦中与村干部激烈地争论着补偿款的问题,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思考。
然而,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整个村庄却已经沸腾起来,仿佛一锅被煮沸的开水。柳琦鎏刚刚踏出家门,就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所吸引。他定睛一看,只见一群村民围在一起,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
“那些代表都签协议啦!”
“啥?这么快?”
柳琦鎏心中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连忙快步走向人群,挤进其中,急切地询问道:“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情了?”
村民们见到柳琦鎏,纷纷转过头来,七嘴八舌地向他讲述着昨晚发生的事情。
原来,就在前一天夜里,当夜幕笼罩整个村庄的时候,村部的灯火却依旧通明。在那间略显破旧的办公室里,村干部们围坐在一张长桌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笑容。
“咱们都不容易啊,大家也都为村里出了不少力。”村干部们的开场白显得有些意味深长,“现在呢,有个事儿得跟你们几位代表说一下。”
代表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村干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村干部接着说道:“是这样的,关于这次的补偿协议,如果你们谁能最先签订,将会得到一笔数额不等的奖励。第一名,十万元;第二名,五万元;第三名,两万元;第四到第十名,每人五千元。”
村干部停顿了一会,观察着那些村代表的反应,看到那些村代表有的面面相觑,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互相开始交头接耳,低声嘀咕。村干部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缓缓开口说道:“村里知道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机会只有一次,那是留给明智的人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不想抓住机会的可以走了,想要奖励的尽快行动,耽误一秒就没有机会了。”
那些代表们一听,原本坚定的心开始动摇了。有人想着家里孩子要上学,正缺钱;有人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有了这笔钱养老也有保障了。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夜之间,村民代表土崩瓦解。
柳琦鎏找到那些签了协议的代表,质问他们:“你们怎么能这样呢?咱们是代表村民来争取利益的,怎么能为了这点奖励就把大家的事儿给卖了?”一个代表低着头,小声说:“柳琦鎏,我也没办法啊,家里实在是困难,这钱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另一个代表也无奈地说:“是啊,谁不想为大家争取更多补偿,可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柳琦鎏看着他们,心中满是失望。他转身走向村子的老槐树下,那里曾是他和其他代表商议对策的地方。老槐树依旧挺立,枝叶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安慰这位失落的代表。柳琦鎏轻叹一声,独木难支,随它去吧!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村头的小路上,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很快,包队村干部就在镇中学门卫室找到了柳琦鎏,商议征地补偿协议签订的事宜。包队村干部满脸堆笑地走近柳琦鎏,热情地喊道:“柳琦鎏啊,好久不见,这次征地补偿的事,咱得赶紧定下来,把协议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