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二十九)
每天清晨,太阳从山的那头缓缓升起,洒下温暖的阳光,唤醒了这个沉睡的村庄。村民们纷纷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他们在自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夜晚,村庄被月光笼罩,一片宁静祥和。村民们围坐在自家的院子里,谈论着家长里短,享受着这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
然而,最近村里却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打破了这种平静。柳琦鎏的家开始动工开槽修建新宅,这对于这个小村庄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它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柳琦鎏动了村委会的禁地。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都对这件事充满了好奇,纷纷前来围观。
随着开槽工作的不断推进,宅基地上房屋的雏形逐渐显露出来。村民们围在一旁,伸长了脖子,好奇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不时发出惊叹声。
“这块宅子可真大啊!”
“柳琦鎏家可真是有本事啊!”
“不知道这房子盖好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柳琦鎏能不能顺利盖起来呢?”
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有的羡慕,有的赞叹,有的则是对未来的新宅充满了期待。
“你们瞧瞧,这柳琦鎏盖房子的方式可真是怪啊。”一个中年村民皱着眉头,满脸狐疑地说道,他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在宅基地上来回扫视,似乎想要从那尚未成形的房屋结构中发现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是啊,按照咱们正常的思维,家宅修建就应该不留边界,把全院都覆盖起来,这样才显得规整。”另一个村民随声附和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执着和坚持。
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地走了过来。他的步伐虽然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稳,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显然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
老人走到宅基地前,停下脚步,凝视着眼前的布局,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这叫孤宅,不吉利啊。你们看,临街那排房子倒是盖到了边界,正屋东边也在边界上,可西边却留下了一个七米的空间,这个形状像扁担,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传统风水学的敬畏,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
这些议论声如同一股轻风,自然而然地飘进了柳琦鎏的耳朵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宛如一座沉默的雕塑,只是默默地聆听着村民们的窃窃私语。他的脸上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既不显得谄媚,也没有丝毫的恼怒,仿佛这些议论与他毫无关系一般。
然而,在旁人眼中,柳琦鎏的沉默却被解读为对老人说法的默认。他们看着他那平静的面容,不禁心生疑惑:难道他真的不打算反驳吗?难道他真的愿意放弃那片预留的空间吗?
但只有柳琦鎏自己知道,他的内心世界远比表面看上去的要复杂得多。他站在宅基地上,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那片预留的空间,仿佛能透过它看到未来的景象。他心中早已有了一套周密的计划,而这个计划的核心便是如何在不引起邻里矛盾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这片土地。
柳琦鎏深知,在这个小村庄里,邻里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睦融洽,但一旦涉及到建房这样的大事,往往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土地对于村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更是他们生活的根基和希望所在。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任何关于土地的争端都可能引发激烈的矛盾。
如果他一开始就将全院都占满,那么必然会引起四邻的不满和阻止。毕竟,边边角角的土地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村民们的眼中,却可能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愿意因为建房的事情而与邻居们闹得不愉快,更不愿意因此影响到日后的相处。
所以,柳琦鎏选择了沉默。他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并非是一个贪婪自私的人,而是一个懂得权衡利弊、顾全大局的智者。
“柳哥,你怎么看?”一名工人突然走过来,打断了正在沉思中的柳琦鎏。柳琦鎏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回答道:“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但我有自己的计划。你看,这片空地现在看起来确实有些奇怪,但等主体房屋盖好了,这里就会成为我们未来的扩展空间。”
工人们听了柳琦鎏的解释,纷纷点头表示理解。他们继续埋头忙碌着,而柳琦鎏则转身走向那位一直站在旁边观察的老者。
柳琦鎏走到老者面前,恭敬地问道:“大爷,您觉得我这房子的布局有什么问题吗?”
老者缓缓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柳家小子,你这么做,虽说是为了避免邻里纠纷,但总归不符合传统的风水学说啊。留出这么大一块空地,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柳琦鎏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轻声回应道:“大爷,您所言甚是,风水学的确是古人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然而,时代在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灵活变通。您看这块空地,虽然目前看似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它实际上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