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确实有一套(第3页)

 

由此,开始造词、造仪式、造鄙视链来强化圈子文化、强化认同感。

 

比方说,把周边说成“谷子”,把徽章说成“吧唧”,这都是音译词。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一个圈子想要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能够长久,自然要去升华、泛用、美化“圈子文化”,毕竟,没有人会拥护一个糟糕的东西。

 

即便是鼓吹某品合法化,那也得扯一扯自由和人權这种高大上的旗帜。

 

可这个“圈子文化”的基础却来自曰本。

 

那么,美化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受美化的不仅仅是圈子,圈子文化的基础“曰本”,同样会受到美化。

 

要知道,能辩证看待问题的人毕竟是少数,现在很多人根本就是二极管。

 

所以,这个美化很有可能是全面性的,因为喜欢某一点,然后觉得它全盘都好。即便没有这么夸张,也多少会爱屋及乌。

 

一旦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对于曰本来说,好处是全方位的。

 

大到國家、小到企业,甚至个人,在华都能拥有拥趸为其张目发声。

 

因此,那边绝对是民间官方一起上,全力支持这些文化在华发展的。

 

哪怕没有做在明面上,私底下肯定是在做。

 

这点逻辑,普通人细想一下应该都能想明白。

 

也因此,拥有特殊身份,带着特殊任务的井上三郎,是万万不能看到“国风文化节”兴起的。

 

因为市场是有限的,玩国风的人多了,玩曰风的就少了。

 

当然,玩二次元的人可能还是会增加,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华国二次元的文化基础,可就未必还是曰本了。

 

要知道,华国的动漫、游戏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也在崛起。

 

一旦这些被整合进了国风文化节,形成了强势的成体系潮流文化,把曰本文化给排挤出去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失了文化的“遮羞布”和“缓冲带”,后果就是赤裸裸的直面新仇旧恨。

 

届时钱养大v把嘴皮子说干了都没用,因为没群众基础了。

 

或许,徐希羽的“国风文化节”没这个能力,可架不住别人会学呀,说不定又来了个其他强人,整了个别的基于华国文化的东西出来呢

 

徐希羽挤一点,其他人又挤一点,迟早得把曰本文化全挤出去。

 

而且,徐希羽是华国文化产业的新星,是年轻一辈的代表人物,他要是开这种头开好了,官方说不定要顺水推舟了,这样的话,可就出大八嘎事了。

 

念及此处,井上三郎的冷汗都出来了。

 

他也产生了和毛高俊同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小看了这个“国风文化节”了。

 

思索了片刻后,他心里当下有了决定,先拉拢,拉拢的过程中留把柄。

 

带着这个想法,只见他偏过头,带着笑容一句话一微躬的对着徐希羽开口说了一串英语。

 

徐希羽没听太懂,好在南希做了翻译:“他说,他觉得这个开场表演很好很惊艳,所以,想邀请这些演员去曰本表演。”

 

这话一出,毛高俊和齐向阳的眉眼齐齐一挑。

 

而徐希羽的眼睛则是微眯了一下。

 

小日子做事,确实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