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系导演天下小黑

第五百七十五章 谁说文艺电影就不卖座了(第2页)

 

比如说电影的开头部分,第一个镜头就是是在一个教堂。

 

教堂里有神父,还有个不称职的小祭司,叫多多。

 

之所以说不称职,是因为他要在神父祈祷时摇铃。

 

为什么要摇铃?李易这个导演必须要弄懂吧?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之所以需要摇铃,是因为不摇铃神父会忘词——显然,神父也是人。

 

是人就要看电影,而电影院,就在教堂的二层,叫做天堂电影院。

 

那么这里很多人可能就会很疑惑了,为什么电影会在教堂的二楼?

 

这个设定,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

 

对于李易来说,他同样的需要去了解。

 

再比如说,神父为什么要在看电影的时候,一边摇铃通知电影放映人员,有些“禁忌片段”需要剪掉。

 

这些都是这部电影的细节和精髓所在,而这些对于李易这样的华国人来说,显然很难一开始就搞清楚。

 

事实上,哪怕是意大利本土的人,除非是对此有研究,或者说,老一辈的人,否则的话,大多数人,甚至也不一定能弄的明白这些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天堂电影院》这样的艺术气息浓厚的电影,很难获得市场的缘故了。

 

因为,这类的电影,不像商业电影,你必须带着脑子去看这部电影。

 

里面有很多的细节,都是带着隐喻,如果不带脑子去看,如果不了解曾经的这部电影的背景,那么这些细节对于观众而言,完全就是对牛弹琴。

 

为什么要剪辑掉“禁忌”镜头?

 

为什么电影院会在教堂的二楼?

为什么这里只有一个放映师?

 

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不是随便看了不动脑子就能搞清楚的。

 

而如果搞不清楚这些东西,那么看这部电影,或许反而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触动。

 

而《天堂电影院》里面类似的设定其实还有很多,

 

所以,《天堂电影院》的拍摄进度,可以说堪称是李易拍过的所有的电影当中最慢的一部。

 

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易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在电影拍摄之前就去把这些细节的东西弄清楚弄明白。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李易本来并没有想过这么快拍这部电影,或者说他甚至都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对于国内的很多人来说,特别是文艺圈的电影导演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