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谁是女状元(第2页)
写这种“命题作文”,优秀文科毕业生张纯,还是很擅长的。
张纯立即落笔,先从《女则》原文入手,细腻剖析了“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的哲理,将其比作细流汇聚成江海,微尘累积成山峦,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积善去恶的重要性。
随后,她又巧妙地将这一理念与《女戒》中的“敬慎持躬,谦卑自守”相结合,阐述了作为皇妃,更应时刻警醒自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此维护宫廷的和谐与秩序,彰显女德之光。
张纯的笔触不仅限于理论阐述,她还巧妙地融入了《女训》中关于女子应具备的“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反思相结合,展现了这些传统美德如何在宫廷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她写道:“妇德之贞,如同磐石不移,能稳固人心;
妇言之礼,温润如玉,可化解纷争;妇容之整,非单外表之华,更是内心之洁的映射;妇功之勤,不仅织补缝纫,更在于勤勉持家,辅佐君王……”
停下笔以后,张纯对自己的大作,那是越看越满意。
后面的诗词歌赋,张纯想到了对手有李清照,感觉一般人的诗,有可能拿不下李清照。
关键,诗词这种东西,还需要符合意境。
就比如她要是拿辛弃疾的诗词来跟李清照比试的话,比肯定是能比一下的,但辛弃疾的诗词中,充满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根本就不是她一个深宫中的小女人应该展示出来的东西。
想来想去,张纯想起去年她跟赵俣刚认识的那段时间,他因为见不到赵俣,而天天念叨的一首词,然后提笔写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完以后,张纯的脸就红了。
‘我开了这么大的挂,最后还得用人家的词打败人家,我这,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吧?’
‘要不,换成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行不行,我要是用《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赵俣看了以后还不得多想啊?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还是李清照的词好,也符合这个时代一切要素,不会显得太过突兀,进而进起别人的怀疑,而且,让赵俣看到了,还能让赵俣知道我对他的心意,嗯……太完美了!’
……
今天,处理完正事了之后,赵俣把章惇以及一众宰执全都留下了,让他们跟自己去当个评委,完事以后,自己搞个曲宴,大家放松一下。
曲宴是皇帝为了招待亲近的臣僚、宗室等举行的宴会,与正式的大宴相比,曲宴的规模较小,礼仪相对简省,气氛也更为轻松融洽。宴会上,皇帝与众人可能会进行诗词唱和、游戏娱乐等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皇帝对臣子表示恩宠的一种方式。
历史上的宋朝,有不少关于曲宴的记载,皇帝通常会在曲宴上赏赐臣下,与他们交流治国之道或分享生活趣事等。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最喜欢搞曲宴的皇帝就是赵佶。
赵俣登基以来,还没有搞过曲宴,这次趁着宫闱科举搞一个曲宴,邀请宰相和一众宰执前来参与一下,正好一举两得。
赵俣相邀,谁能不奉陪?
再者说,他们都有亲近之人参加了这场宫闱科举,他们肯定愿意来当这个评委。
这次的宫闱科举,为防止作弊,也用上了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密封,使赵俣等人无法得知考生身份,避免赵俣等人阅卷时因人情因素而偏袒。还有,为防止赵俣等人通过笔迹辨认考生,试卷由专门的誊录人员重新抄写,再交赵俣等人评阅,确保阅卷的公正性。
赵俣他们人多,一众宰相、宰执又各个都是文化圈中的大佬,每一个都能一天批阅几百道奏章,区区大几十张卷子,也就一个来时辰,他们就彻底评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