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壤小小亦木之

第322章 研究队的手段与教育改革(第2页)

 当然了。

 许多族人,对于“房屋”“设施”“卫生”的概念还没有很熟悉,做事依旧像过去那般原始做派。

 为此,黎木又不得不给教育队加课。

 让他们带来各种概念。

 就比如房屋。

 黎木为了让族人们接纳这一新事物,特地由“巢穴”这一概念引入。

 然后逐步延伸至房屋、宫殿、高楼大厦、奇迹建筑...

 同时,若有若无间,贬低“巢穴”,抬高“房屋”。

 一方面,让族人们主动地、更好地接受“新住宅”“公厕”这些东西。

 一方面,一旦族人们接受了这些、习惯了这些,那他们势必会拥有更强的归属心、自豪感,那时候,别说让他们住回巢穴,就是看到外面那些住巢穴的种族,也要蔑称一句“野蛮”“蛮夷”。

 真要到了这个程度,黎木的意图就得逞了。

 毕竟做了这么久的族长,黎木也想通了很多前世纠结的事情。

 其中就比如这种族歧视。

 说实话,没有比较,哪里来的优越感?没有歧视、排外,又哪来的团结、自豪?

 部落要有包容性,广纳各族,但也不能做“政治圣母”,什么都包容。

 当然,就算要接纳发展“排外”“歧视”这些东西,却也不能太过极端。

 对异族某个值得尊重的个体,该尊重就尊重,该敬佩就敬佩;当然,这也只是某个个体,对那异族的种族、民族,还是要另一番权思。

 黑白之事,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的。

 越是深入,黎木越是感叹祖宗智慧,虽然现代人喜欢极端、喜欢钻牛角尖。可中庸之道的这千年传承,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好地答案?

 而当黎木放下了那所谓现代人“圣母性包容、矜持”,再去发展文化,却是明显更容易了。

 族人们反而更容易接受这些带有“针对意味”“自夸意味”的讲课。

 就连一些平时不怎么喜好听课的族人,也偶尔跑去听听。

 同时,讲课也开始步入专业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