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壤小小亦木之

第482章 陶器涌入民间(第2页)

 不过,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来来往往的建设局员工,到处拿个炭笔、白纸,写写画画。

 如果仔细看,还会发现,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们手中还这些独特的木片。

 有长条的、有三角的。

 不过没多少买卖东西的会关注就是了,他们今天有更大的关注点。

 部落售陶点,今天的陶价大降。

 而且,陶器的样式,也好看、规整了许多。

 由于黎木没有刻意限制消息传递,烧陶部的那些人,有家人的早早就把消息告知了家人。

 因此,一传十,十传百。

 没开售呢,就已经排出老长的队伍了。

 “好了好了,都别抢,注意秩序啊,凭身份证限购啊。今天没了,明天还有。”

 刚一开售。

 涌上来的族民,那都是一箱一箱的搬。

 “妈的,搞快点,午饭就等新碗了!”

 “前面的快付钱,这么大个人连个兽皮包都买不起?裆里掏多久了!?”

 “到我了到我了,我也来一箱家庭套装!”

 “哥们,搬不搬得动啊?我这儿有蟹车,拉一趟不要钱,管顿饭,试试新碗。”

 整个售卖点几乎要炸开。

 倭精出身的卡加,哪怕经过血祭已经过了大半年,但个子依旧矮小。

 他这个商业局的局长,搞钱还行,维持秩序那是真不行。

 最后还是找来执法队的维持秩序,才稳住了情况。

 也难怪族民“热情”,毕竟谁家不缺点陶器?

 吃饭、储水、做饭、存货、腌制、养...

 哪哪儿都要用。

 要不是以前太贵,一个罐子都得五天饭钱,货还不够。

 现在不一样了。

 一顿饭钱,就是一个罐子、或是三张碗。

 而且货量很大,指不定就能排上。

 第一天如此,实属正常。

 不过随着后续的持续投入,应该就会慢慢趋向平稳。

 就是曾经那些收破碗破罐的老头老太难受了,他们当时收破罐子的价,和现在一个新的好罐子一个价。

 不过后悔归后悔,该买还是得继续买。

 有了这些陶罐,不仅是生活质量的变化,更能节约出大量的时间精力。

 比如“喝水”问题。

 多几个大号罐子,打一趟水,够喝老久。

 来回打水,少说也得二十分钟,一天打两次,那就是四十分钟,还得至少消耗几百卡路里。一个月30天,那就是1200分钟,几万几十万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