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壤小小亦木之

第809章 蛰矛的融入(第2页)

但蛰矛扛住了这个过程,并转修《本固金刚功》先行打牢基础,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工作,并迅速地恢复着状态。

这一批新人之中,蛰矛的工资也是数一数二的。

只不过蛰矛这些钱攒着,却不是为了买房买地买好东西,而是为了今天。

送他的弟弟,加入第一学院。

他从加入黎木部落之后,就无时无刻不在震惊于那些新奇、先进的东西。

从他自斩修行路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的弟弟可以没钱、可以没才、可以没本事,但一定要有眼界。

而哪里可以大量系统的接触到各种东西?

除了研究院,便只剩下了“学院”。

之所以是“学院”,而不是“学校”,那也是有说法的。

学校。

这“校”字在后。

校,校场、校验,是一种非常严肃严格的“筛选”意义,目的就在于分流和筛选。学校学校,其本质已经从名字中展露无遗。

比起以前的“私塾”“国子监”“太学”,亦有不同。

中华文化,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并非玩笑。或可口头念多了无感,但其影响却在潜移默化、却在天下大势。

黎木知晓其中门道,对此自然重视。

所以,部落对于“学校”的称呼,在黎木的有意识影响下,全变成了“学院”。

而学院。

同样字解,学习的院落,院子。

“教室”不叫“教室”,而是“学室”。

“讲堂”不叫“讲堂”,而是“学堂”。

所谓“共聚一堂,学以为家”。

取近代、古代之精,尝试开辟新的道路。

院之比校,孰优孰劣暂且不清,但黎木喜欢顺应本心,做出些改变,尤其是在远在他乡,跳出了那个框框。

可现在相关行业大多不完善,人力匮乏,学院规模不大,近期生孩子的家庭却开始激增。

蛰矛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想着早早把小弟送进学院里。

因此,哪怕小弟还不够“正式入学”的年龄,他却愿意花钱,让小弟每天去“幼学”待一会儿玩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