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复健(第3页)
“睡吧。”邹善替他掖好被角,指尖碰到林夜的脸颊,带着微凉的体温,声音低沉得像夜色,“我在。”
诸葛亮和周瑜悄然退出房间,门被轻轻带上,只留下一道缝,方便听到里面的动静。邹善却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林昼床边,帮小家伙把压在身下的木盒抽出来,放在枕边,又替他拢了拢额前的碎发。然后,他关掉了大灯,只留下墙角一盏光线极其柔和的夜灯,光晕像个温暖的小月亮。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两张床中间,拿起之前看了一半的书——是本关于古代阵法的旧书,书页都泛黄了。他就着夜灯安静地翻阅起来,那只新生的右手翻动书页时,指腹轻轻划过纸页,没有发出丝毫声响,只有极轻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啃桑叶。
房间里彻底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邹善翻动书页的细微沙沙声,监测仪规律的“滴滴”声(被调得极轻),以及林夜兄弟俩平稳的呼吸声。药力开始发挥作用,一股沉重的睡意像潮水般涌来,裹着桂花的甜香和药的微苦。林夜最后看到的画面,是邹善在昏黄灯光下沉静的侧脸,鼻梁挺直,下颌线清晰,那只稳定地托着书页的手,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家的气息,安全的感觉,像最柔软的羽毛,将他轻轻包裹。他终于彻底放松下来,沉入了无梦的睡眠。
康复的日子,就在这样宁静而琐碎的日常中,一天天流淌,像溪水漫过鹅卵石,温柔而坚定。
第二天开始,林夜的康复按部就班地进行。周瑜每日早晚两次行针,金针越来越细,手法也越来越轻柔。他说林夜的经脉像“刚抽芽的柳枝”,需得“轻拢慢捻”。那些金针引导着温和的灵力,像最耐心的工匠,一点点修复着经脉的裂痕,每次行完针,林夜都觉得浑身暖洋洋的,连呼吸都顺畅了几分。
诸葛亮则调配各种温和的固本培元汤药,药方根据林夜每天的恢复情况微调。有时是加了莲子的清粥,有时是炖了整整半天的乌鸡汤,汤面上飘着几粒枸杞,温补却不燥。他总说:“药补不如食补,你这身子,得靠日子慢慢养。”
邹善负责所有的饮食,把厨房变成了他的“战场”。他的药膳不再局限于粥,开始变成精心烹制的菜肴——清蒸的灵鱼,鱼肉嫩滑得像豆腐,几乎没有刺,只在鱼腹里塞了几片陈皮去腥味;炖得烂熟的灵禽肉,用紫砂锅慢炖了三个时辰,汤汁清澈却滋味醇厚,连林昼都能啃得动;甚至还有用特殊手法处理过的、易于消化的灵植炒时蔬,翠绿的菜叶上淋着一点用核桃油调的酱汁,清爽可口。每一餐都兼顾了药效和口味,林昼跟着沾光,小脸肉眼可见地圆润了些,下巴上多了点婴儿肥。
张飞果然兑现承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小炭炉,在院子里给林昼烤红薯。他蹲在炭炉前,用树枝扒拉着红薯,脸上沾了黑灰,像只花脸猫。“快好了快好了!”他一边擦汗一边嚷嚷,结果其中一个红薯“嘭”地裂开,焦黑的外皮里滚出金灿灿的瓤,香气瞬间漫了半个院子。林昼踮着脚抢了那半块,烫得直跺脚,却还是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甜得眯起了眼睛,嘴角沾了不少薯泥,像只偷吃东西的小松鼠。
关羽和赵云加固了院子的防御,甚至还在桂花树下给林夜搭了一个可以躺着的软榻,榻上铺着厚厚的软垫,旁边放着个小几,能摆茶碗和书。“午后阳光正好,晒晒背,对经脉好。”关羽一边调整软榻的角度,一边说,他的手在榻边的木头上轻轻一拍,一道淡金色的阵法纹路闪过——这榻不仅能躺,还能缓慢释放微弱的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