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鱼丸(第2页)

 林昼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又是好奇又有点怕怕的。林夜则安静地看着,他知道邹善的刀工精湛,无论是战场上对敌,还是厨房里处理食材。

 很快,鲤鱼被处理干净。邹善取下最肥美的两大片鱼腩肉,剃掉大刺,将鱼肉切成小块,然后便开始“剁蓉”。双刀在他手中如同翻飞的蝴蝶,密集而有节奏地落在鱼肉上,发出急促而均匀的“哒哒”声,鱼肉逐渐化作细腻粉白的鱼茸。

 加入少许姜末、盐、一点点淀粉和清水,邹善开始用手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打摔打鱼茸。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腕力和耐心,是为了让鱼丸口感更加Q弹。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滴落在结实的胸肌上,但他毫不在意,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手中的鱼茸上。

 直到鱼茸变得极其粘稠、富有胶质,抓起一团能拉出丝来,才算完成。

 起锅烧水,水将开未开之时,邹善用手虎口挤出一个个圆润的鱼丸,用勺子轻轻刮入水中。鱼丸入水即沉,随后慢慢浮起,在水中翻滚,变得洁白如玉,圆润可爱。

 浓郁的鲜香气味很快弥漫了整个小院。

 最后撒上一点点葱花和香菜末,滴上几滴香油,一锅清澈见底、汤色微白、点缀着翠绿和洁白丸子的清水鱼丸汤便做好了。

 邹善给每人盛了一大碗。鱼丸弹牙得惊人,咬下去甚至能感觉到牙齿间的轻微抵抗,随后是鱼肉极致的鲜甜在口中爆开;汤底清澈,却蕴含着鱼骨熬出的醇厚鲜味,混合着葱花香菜的清香,暖胃又舒心。

 “好吃!”林昼吃得头也不抬,小嘴巴塞得鼓鼓的。

 林夜慢慢品尝着这来之不易的美味,感觉昨天所有的挫败和今日的“算计”,都在这一口鲜甜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看着邹善汗湿的胸膛和满足的表情,心中温暖而充实。

 诸葛亮细细品尝,颔首称赞:“肉质鲜甜,弹牙爽口,火候恰到好处。邹善,你这手艺越发精进了。”

 就连一向只关注数据的夕桐,也多喝了几口汤,推了推眼镜道:“蛋白质和鲜味氨基酸充分释放,口感指数远超安全局食堂标准。”

 张飞和夏侯杰闻着香味跑来,自然又蹭了一大碗,吃得啧啧称奇,纷纷表示明天也要去钓鱼(虽然目的明显不纯)。

 夕阳西下,小院里飘荡着鱼丸汤的鲜香和众人的谈笑声。那条曾经嚣张抢包子的鲤鱼,最终以最美味的形式,融入了这个家庭的温暖日常。

 林夜看着这一幕,想起安全局那些偶尔会“悄悄”往他鱼钩上挂鱼的特工(虽然他很少发现,但并非完全不知情),又看看眼前这碗靠自己“智取”而来的鱼丸汤,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

 无论外面有多少风浪,有多少需要守护的责任,回到这里,总有一盏灯,一桌饭,一群家人。

 这就够了。

 夕阳的余晖像是被远山温柔地吞噬,最后一丝金芒也没入了黛青色的山脊线。小院里,檐角的灯笼、廊下的壁灯、堂屋的暖光,如星辰般次第亮起,将方才那锅鱼丸汤的暖甜滋味,从舌尖一直绵延到心底,在空气中织就了一张温存的网。碗筷早已被邹善利落地收拾进消毒柜,嗡嗡的轻响里,那鱼丸在骨汤里翻滚的鲜甜、葱花在碗沿跳跃的辛香,却仿佛还在唇齿间萦绕,与院角那株金桂若有似无的暗香缠缠绕绕,酿成了一坛名为“心安”的陈酿。

 林昼吃饱喝足,那股子孩童的活络劲儿便又疯长起来。他像只精力充沛的小松鼠,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翻出个积着薄灰的小铁罐——那是邹善上周特意去文具店给他挑的彩色粉笔,据说是什么“儿童安全无毒配方”。他蹲在院中央那方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小屁股一颠一颠的,正式开启了他的“艺术创作”征程。

 这小家伙画得极其认真,平日里总爱飞扬的小眉头此刻紧紧蹙着,像个小大人。他先笨拙地握住粉笔,在石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大圆圈,圆圈边缘坑坑洼洼,然后又围着圆圈,一笔一顿地添上几条颤抖的射线——“太阳!是太阳!”他突然直起身,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得意地向廊下的林夜宣布,那模样,仿佛完成了什么惊世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