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天地(第3页)

 在幽邃的隧道之中,洞侧石壁上的发光之物已寥寥无几,勉强照亮的道路显得异常昏暗。 

 隧道曲折深长,逐渐攀升,吕大信心中暗自估量,他与陆雪琪恐怕已深入山腹核心。 

 前方,一缕微光穿透黑暗,预示着隧道的尽头或有一线生机。那光亮之处,隐约可见一座庞大的石室轮廓。 

 二人相视一眼,无需多言,吕大信率先迈出步伐,引领着陆雪琪向那抹光明行去。 

 随着距离的缩短,石室的景象渐渐清晰。石室呈圆形,隧道恰好贯穿其中心,而对面的石壁上,有一条幽深的通道悄然延伸,昭示着此处远非终点。 

 石室左侧,两尊巨大的石刻雕像巍然矗立,形成鲜明对比。 

 一尊雕像面容慈祥,微笑而立,衣裳随风轻扬,宛如活物,颇有几分观音菩萨的神韵。而另一尊则截然不同,面目狰狞,黑脸鬼角,八手四头,嘴角似乎还挂着未干的血迹,令人胆寒。 

 雕像前,一张石桌静静地摆放着,桌上置一香炉,炉内燃着数根香烛,青烟袅袅升起,为这幽暗的石室增添了几分神秘。吕大信目光凝重,沉声道:“小心,里面有魔教中人。小凡绝不会向这些魔教风格的雕像献祭。” 

 言语间,他已暗暗戒备,准备应对可能遭遇的危险。 

 随后,吕大信与陆雪琪继续前行,未行数步,便踏入了一个更为宽敞的所在。此地与先前的石室截然不同,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洞内钟乳石倒悬,怪石嶙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宛如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在二人面前的洞口处,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其上龙飞凤舞地镌刻着十个大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十个大字,字字如斗,笔意古朴,笔势雄浑,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直欲破石而出,呼啸于天地之间。 

 正当吕大信与陆雪琪沉浸在对这十个大字的观摩之中时,忽闻张小凡与一女子的声音隐隐传来。二人相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循声而去,欲一探究竟。 

 二人疾驰而去,心绪难平,终于在左手边隧道的石室墙壁前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张小凡。此刻的张小凡,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被刻在墙上的文字深深吸引,陷入了沉思与迷茫之中。 

 吕大信顺着张小凡的视线望去,只见石壁上赫然写着“天书第一卷”几个大字,字迹古朴苍劲,透着一股不可言喻的神秘与威严。紧接着,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讲述着天地造化的奥秘与万物运行的法则。 

 “夫天地造化,盖谓混沌之时,蒙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天地混其体……”文字间透露着天地初开、混沌未分的古老传说,以及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起源与演变。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然天地万物,皆有其相,众生沉迷,惑於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此段文字揭示了天地长久的秘密,以及众生因执着于各种相而产生的迷惑与恐惧。 

 “天象无刑,道褒无名,是故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即达光明。持一正道,内体自性,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倡导人们超越执着,追求内心的光明与正道。 

 吕大信与陆雪琪静静地看着这些文字,心中涌动着莫名的震撼与感悟。 

 “天书第一卷,不愧是修行界的总纲,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吕大信一边细细品味着石壁上的文字,一边由衷地感叹道。他悟性超群,很快便将天书第一卷的内容牢牢铭记于心。随着他逐步领悟,平日里修行所积累的诸多疑惑仿佛瞬间找到了答案,周身青光隐隐闪动,修为境界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与他并肩而立的陆雪琪却显得有些不同。 

 她时而眉头紧锁,陷入迷茫;时而嘴角微扬,露出浅笑,玉面之上红晕遍布,显然已处于走火入魔的边缘。吕大信见状,心中大惊,连忙清喝一声:“醒来!”声音虽轻,但在陆雪琪耳中却如同晨钟暮鼓,瞬间将她从走火入魔的深渊边缘拉了回来。 

 待陆雪琪神色稍定,吕大信沉声说道:“师妹,你修为尚浅,根基不深,此时强行参悟天书第一卷,只怕有害无益。我已将其中内容牢牢记下,待你日后突破上清境,修为更为深厚之时,再行参悟也不迟。修行之路,切忌急功近利,需稳扎稳打,方能步步为营。” 

 陆雪琪闻言,微微点头,神色间既有释然也有感激。 

 “你若想活命,便快过来。”这时,一个娇俏的声音在石室中回荡,那是碧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