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功败垂成(第2页)

 

那苍凉悠远的语调与山风相和,仿佛在送别一位相伴多年的老友。

 

“千年因果,今日终了...“大巫师长叹一声,佝偻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萧索。

 

众人皆被这悲壮的一幕所震撼,无人注意到,深埋地底的那截指骨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

 

原本灰白的骨节渐渐变得晶莹如玉,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黑色纹路,仿佛有生命般微微颤动。

 

更有一缕若有若无的黑气和血光环绕其上,与深埋在辽阔大地之中的凶厉之气相交融。

 

吕大信似有所感,目光如电扫过四周,却见山间云雾缭绕,清风徐来,并无异样。

 

他摇摇头,转身扶住摇摇欲坠的大巫师:“大巫师,圣器已毁,兽妖再难复生,您可安心了。“

 

大巫师露出释然的笑容,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朝阳完全跃出云海,金色的阳光洒在众人身上,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圣器焚毁之仪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见诸事已了,法相双手合十缓缓说道。

 

“阿弥陀佛,此间事了,贫僧需速回天音寺禀明方丈。“

 

他声音清越,眉间一点朱砂在朝阳下格外醒目。

 

李洵亦抱拳道:“兽妖之事非同小可,在下也需即刻回禀谷主。“

 

说话间,他腰间玉尺无风自动,显然心绪难平。

 

吕大信与陆雪琪抱拳还礼:“诸位道友,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待两道遁光消失在天际,吕大信转身看向大巫师。

 

老人佝偻的身形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单薄,但目光却比往日清明许多。

 

“大巫师,小师弟的事...“

 

“吕大侠放心。“

 

大巫师拄着新制的竹杖,声音虽沙哑却透着坚定,“老朽这就启程回族中准备,三日后可令师弟入祭坛。“

 

吕大信闻言,右手并指如剑,一道清光自指尖流淌而出,在空中化作七十二道青线,将大巫师周身要穴尽数笼罩。

 

那青光光温润如水充满生机,所过之处,老人面上的灰败之色渐渐褪去,连佝偻的脊背都挺直了几分。

 

“多谢吕大侠疗伤之恩。“

 

大巫师活动了下筋骨,眼中精光闪动,“老朽这便回族中安排。“

 

山风徐来,吹动二人衣袂。吕大信与陆雪琪目送大巫师的背影消失在山路尽头,这才掐诀化作遁光离去。

 
天边朝阳正好,云海翻腾如浪,映得他一身青衫熠熠生辉。

 

剑光起处,只余几片落叶在晨光中打着旋儿,缓缓飘落。

 

在众人离去许久后,一节指骨从土里冒出,化作一道白光,向十万大山中的镇魔洞飞去。

 

十万大山深处,罡风如刀。

 

穿过遮天蔽日的黑森林,越过数座寸草不生的险峰,一座通体漆黑的山岳巍然矗立。

 

山体表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痕,每道缝隙中都喷涌着粘稠的黑雾。

 

山脚处,三丈高的洞窟宛如巨兽之口,永不停歇地吞吐着刺骨阴风。

 

那风声凄厉如泣,时而夹杂着金铁交鸣般的锐响,仿佛有万千冤魂在洞窟深处哀嚎。

 

忽见一道皎洁白光破开黑雾,如流星坠入洞中。

 

穿过蜿蜒曲折的甬道,洞内豁然开朗——十三具如山岳般的巨兽骸骨围成环形,每具骨骼都泛着幽蓝磷火。

 

其中两具尤为奇异:一具骨架中跃动着赤红火苗,另一具则被土石包裹如铠甲。

 

它们拱卫的中心,三寸白玉台上静静躺着一具人形白骨,身上覆盖的丝绸历经万年仍鲜艳如血,在黑暗中泛着妖异的霞光。

 

当白光没入洞窟的刹那,那具白骨突然震颤起来。

 

缺失的指骨从阴影中飞出,如倦鸟归巢般精准嵌入右手骨节。

 

覆盖其上的丝绸无风自动,在虚空中舒展如朝霞流云。

 

霎时间洞内光芒大盛,十三具巨兽骸骨同时发出嗡鸣,磷火暴涨三尺,仿佛在举行某种古老的仪式。

 

白玉台上的骨骼开始浮现玉质光泽,五处断裂部位显现出奇异景象:右手掌心托着皎皎白珠,左脚踝处悬浮青玉圆碟,喉骨缺口环绕着鎏金项圈。随着指骨中黑红二气流转,前额骨渐渐凝出骨玉虚影,脊椎处则有黑杖轮廓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