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可爱的人民,伟大的人民(第3页)

 这番话,哪怕是寒香见也明白是极为大逆不道的,换着是旁人说,她估计会嘀咕“借机想当皇帝是吧?” 

 可说出这话的人是嬿婉,她将一颗真心剖出来,放在日光之下,那金子般的心经得住红炉火,历经锤炼愈发耀眼,让人如何能不追随? 

 百姓们只觉得她的话仿佛有种魔力,在他们心头撬开了一条缝,有什么东西如闪电般窜过,瞬间让他们耳聪目明,醍醐灌顶。 

 紧接着,庄园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嬿婉眼眶发热,她用力压下心中的激荡,再次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更加决绝:“出发!” 

 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在阳光下激荡开来。 

 这列队伍由嬿婉和寒香见在前面带队,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浩浩荡荡前往宫门前。 

 进入城内后,街上的百姓们早就听到风声,老爷们都说这帮家伙是不讲理的暴民,所以他们紧闭着门窗,路上商贩也早早回避,街上一个人都没有。 

 却不见这帮人借机生乱,而是一个跟着一个,跟随着令妃娘娘的步伐缓缓前进。 

 有百姓打开窗户缝隙偷看,也有人首接开门,站在门槛内张望。 

 还有更胆大的,首接拉住走过门前的人,细细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城内禁军远远看着,有皇妃和公主打头阵,他们不敢阻挠,也不敢上前,只是在必经之路上放置了木栏和沙包阻挡。 

 嬿婉他们见状也不恼,反而笑着说“谢谢馈赠”,把沙包拿走放在车上,仿佛给枪增加子弹。 

 木栏也被三两下拆开,变成了一根根趁手的木棍,武器反而变多了。 

 转过一条街,空荡荡的街道上,柔淑长公主站在正中央。 

 驸马搀扶着长公主,满脸不认可却无可奈何,只能满身挂着一堆手炉暖包,警惕地盯着嬿婉和寒香见。 

 “本宫也要去,”柔淑长公主说道,“本宫身子弱,但柔淑长公主的头衔还有些用处,如果有人以权阻您,便让他踏过本宫的脊背去吧!” 

 嬿婉握着她的手点头,柔淑长公主和驸马走在寒香见身边。 

 这时候,嬿婉回头一看,发现队伍的人不减反增。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有百姓受到热情感染汇入队伍,有受过宫中女眷恩德的,有好奇跟上来的。 

 还有妇女穿着一双崭新的绣鞋小跑着追上来,笑道“这是我出嫁时的鞋,布面是慎贵妃送的贡缎呢!” 

 这些人在上位者眼中轻若尘埃,他们的脚步却撼动了土地,九门提督的坐骑不安地刨着蹄子,马背上的男人额头冒汗,不停地搓着手。 

 就在此时,人群中有人哼唱起了一首放牛小曲,有人跟着附和着唱。 

 一首唱罢,又有人起了另一首歌的头。 

 王蟾平日里爱听昆曲,也扯着嗓子唱了一段《兰陵王》。 

 喜欢听昆曲的人意外的多,他们跟着王蟾歌唱,不知不觉的,唱的人越来越多,歌声也越来越嘹亮。 

 嬿婉也跟着他们一起唱,她的心情从未如此澎湃,连歌声都带着微微的颤音。 

 只是,无论是乡间小曲还是昆曲,要不是描述生活风景、要不就是讲述王侯将相、贞妇千金的故事。 

 也有一些悯农的歌曲,大多哀怨婉转,使人心情低落。 

 歌颂皇恩浩荡、高呼皇上万岁的曲子嬿婉唱过太多了。 

 此时,她想着有没有一首曲子,专门为这些百姓而创作,歌颂他们的善良朴素、勤劳勇敢。 

 就像给将军皇帝立传一样,把他们追求自由的灵魂记录在旋律和歌词里面。 

 谁说他们命贱,谁说他们一无所有? 

 他们不需要耶稣佛祖,不需要青天老爷,他们就是万千颗麦子水稻,是这个东方古国过去与未来的路。 

 嬿婉想要的歌曲在1888年6月被刊登出来,而现在,他们己经来到宫门前了。 

 歌声渐渐停息。 

 嬿婉、进忠、澜翠、王蟾西人紧紧握住木车推杆,怒喝一声发力将载满沙包的木车狠狠撞向朱门! 

 “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