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夜阑惊风起

“来来来,教官出题,咱就给符合条件的山都找出来!看看咱教官梦里究竟去哪儿了。”


 连长抱了块黑板,用粉笔在上面写了个公式:


 h= d.tanθ\/2+h\/tana


 “这是啥?”


 李有为像一个文盲一样问道。


 “哦,这是地表曲率修正的关键公式。”


 连长耐心的解释,h是甲山有效视点高度,d是水平距离......


 李有为听了个寂寞,感觉上辈子压根就没学过这个,不,是肯定没学过。


 连长又写下一个公式:h=d\/2·tan(θ)+hb。


 “这......”李有为斜眼。


 “这是视线公式,也是半山腰互视的几何条件。”


 “哦。”李有为这才反应过来,连长要借着这个有意思的问题,给侦察兵们上课。


 怪不得传说中的顶级侦察兵很少,这搞得也太复杂了。


 他自动的坐到一边啃西瓜,认真听。


 “连长,这需要两山之间的山体坡度大于四十五度,而且深切河谷谷宽必须小于等于一公里,而且峡谷必须是v形或者u形的。”


 “我认为教官提出的问题有问题,我们不应该从具体某座山研究,而是应该先提炼出这个范围内都有哪些山脉,然后根据山脉地形走向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这个东部边界在辽宁沈阳附近,西部边界在山西大同和内蒙乌兰察布附近,南部边界在河南安阳和山东菏泽附近......拿地图拿地图!”


 二班班长刚说完,有人抱着厚厚一摞地图来了。


 大家一阵埋头翻找,拼出一个对应范围的山脉图。


 这地图和全国地图就完全两回事了,起码有六七平方那么大,而且更加详尽。


 “教官梦里看见电线杆子和军车了,却没有看见军人,说明军人在视距内已经变成模糊色块,融入山林中了,也能基本判断出季节为草木茂盛的季节,应该为夏季。”


 “根据范围,两山范围很可能是地堑构造,两座山体抬升,中间地块陷落。”


 “我认为即便两座山间距在五百米以内,即使山高在五十米左右,只要坡度大于五十度,也可以实现教官形容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