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回雁山(第2页)
如今虽不复往日盛况,却可保这方灵脉不灭,待千载之后或能再蕴生机。
待玉瓶收讫,他五指虚抓,湖底洞府骤然震颤。
那藏身水府的中年道人正自庆幸躲过一劫,忽觉天旋地转,待回过神来已跪在张衍面前青石之上。玄色道袍下摆沾着未干的水藻,显是仓皇间不及收拾。
“拜……拜见仙师”
道人伏地叩首,额
角紧贴青石,袖中双手止不住战栗:“仙师唤小妖前来,不知可是有何吩咐……”
“尔等妖修吞吐月华,本当恪守本分。”
张衍负手而立:“可你周身血气斑驳,似曾沾染生人血气……”
中年道人闻言浑身剧颤,森森寒意自脊骨窜上天灵盖。?3/捌,墈·书/蛧- ^庚′辛·醉¢快?
他本是江中一尾浑圆鲶鱼,昔年偶遇游方道人点化,又仗着先天灵慧,苦修千载方结元婴,这才占据此方水域称王。
然则妖身修行终是坎坷,往日无人管束时确曾贪食血食,如今被陈沐道破根脚,只当是遇着了斩妖卫道的仙门弟子。
但见这道人扑通跪倒在地,额头叩得青石迸裂,嘶声辩道:“仙师容禀!小妖未开灵智时不过浊浪间一尾愚氓,全凭本能裹腹。”
“可自化形那日便谨守清规,再未吞吃过凡人呐!”
语毕竟引动真元,指天立誓:“小妖若有半字虚言,愿受九霄雷殛!”
陈沐淡然一笑:“若非查你气脉清浊相间,你也不会在我面前留得性命……你可有名姓?”
“有有有!”
鱼妖慌忙应道:“小妖名唤寒水念。”
陈沐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两圈,复开口道:“观你这身道士装束,莫非所学之术皆承自人族道统?”
鱼妖慌忙伏低身子答道:“早年确蒙云游道人点拨,赐下数张残破道卷,这才修得些许微末伎俩……”
话音未落,忽似想起什么要紧事,急急补充道:“那残卷小妖向来贴身收藏,愿奉与仙师过目。”
说罢忙不迭探手入怀,掏出几页泛黄褶皱的帛纸。
陈沐并未抬手相接,只以袍袖轻拂,那叠帛纸便悬停半空。
他凝眸细观片刻,不由连连点头。
这上面虽只是残篇,但其中道法却颇合玄门正脉,且前半部尚属寻常,愈至后篇愈显精妙,经他推衍竟然暗含羽化登仙的关窍。
只是卷中章法错乱,后半部更是语焉不详,仿佛被人从中硬生生扯去半册。
这般异状令他眉峰微挑,下意识问道:“可还有其余关联之物?”
鱼妖闻言呆愣片刻,突然拍额叫道:“水府深处尚存半截玉简,仙师稍等,小妖去去就来。”
说罢连滚带爬冲出灵窍,扑通跃入湖中。
约莫半炷香后,这妖物浑身湿漉漉攀上岸来,双手捧着一枚沁满青苔的断简,献宝般高举过头。
陈沐骈指一点玉简,法力透入其中流转,霎时有更详尽的道法脉络浮现灵台,略作推衍,心中已有分晓。
眼前道法玄功果然不差,有着直指六阶道君之法,且现下还只是半部,后半部天机紊乱难窥全貌,若是将其补充完整,再不济也该是一名散仙留下的传承。
一介妖修,竟得此等造化,而他也只是稍稍问及,就有了这等发现……
这究竟是妖修的机缘,还是他的因果呢?
陈沐思忖片刻摇头一笑,暂且不提此法残缺,就是完整也比不上《太阴月魄潮生篆经》,自己又怎会舍近求远?
他端详片刻,面上未见失落之色,道了声:“此物我收下了。”
他将玉简一收,信手抛出一只青瓷丹瓶。
鱼妖连忙接住,拔开瓶塞闻了一闻,顿时大喜,小心翼翼收到怀里放好,道:“谢过仙师恩典。”
陈沐又问道:“这附近可有什么修道宗门?”
鱼妖心下一跳,偷眼觑着陈沐神色,方低首应道:“往南万余里外,回雁山主峰盘踞着几位仙家,皆以山中那位上真为尊,那处灵脉之盛,比小妖这寒潭何止强过百倍!”
陈沐细问端详,渐明此地格局。
原来此方地界唤为岐州,乃玄都偏僻之州,而他脚下这处更是岐州的荒僻之地,人踪稀少,是以修道之士不多,偶有些散修精怪各自盘踞,因道行相仿,倒也算相安无事。
直至甲子前有个唤作陆兆苔的道人破空而至,此人元婴大圆满修为冠绝一方,踞回雁山灵穴为府,周遭修士妖魔皆须岁岁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