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滩网大收获,这把妥了(第2页)

 

“把盆子换一换,娃娃们是咱生产队也是咱国家的未来,他们长身体得吃肉,我一个大青年还跟他们抢肉吃,那不是成贪官啦”

 

妇女们笑着说不会不会,她们很眼馋排骨肉,却没人真去换盆子。

 

钱进给生产队奉献极多,这点她们清楚,队里有的紧着钱进吃,她们对此毫无意见。

 

钱进亲自下炕将两个桌上的盆子端上来,把排骨挑出来分给两桌。

 

刘旺财吆喝他。

 

钱进说道:“我在城里又不是没肉吃,给我弄这个干嘛”

 

“我是领导,我官比你大,在饭桌上得听我的!”

 

汤盆放回去。

 

孩童们赶紧下筷子,妇女们则讪笑着。

 

刘旺财老脸耷拉的老长。

 

钱进说道:“娃娃们一年到头吃不上两块排骨肉,该他们打打馋虫了。”

 

“来,咱喝酒,下午我还得跟着你们去滩网捕鱼呢,我真没见过这场面。”

 

刘旺财举杯子,说道:“那你到时候看吧,可有意思了。”

 

“钱主任喝口汤。”妇女主任给他舀了一碗排骨汤,海带结在浓汤里沉浮如水母,“他们说你现在当主任了是个什么主任”

 

钱进舀了勺吹散热气,咸鲜里带着鲜甜:“跟洋鬼子打交道的主任。”

 

“咱们国家马上就要经济体制改革了,我们得负责跟洋鬼子做生意,哼哼,洋鬼子一个个可是鬼精鬼精的,他们等着来糊弄咱中国人呢。”

 

“你们看我表现吧,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以前他在短视频上看过。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企业一窝蜂的从外国引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结果被骗的很惨。

 

他在商城已经找到了相关记载的书籍,就等着以后登报讲解防诈骗典故和技巧了。

 

众人闻言,齐声说好。

 

能对付洋鬼子属于民族英雄事迹,老百姓最佩服这种人了。

 

盐水毛豆配酒,主桌上的汉子们喝的脸颊泛红。

 

酒过三巡,已经喝高了的刘宗航借着酒劲,跳起了在部队学的苏联水兵舞。

 

这引得大姑娘小媳妇一阵哄笑。

 

钱进坐在刘旺财身边,听同样喝高了的老队长讲生产队这些年的艰辛:

 

“六三年那场台风,队里七条船全碎了……”

 

“后来慢慢置办起几条船,但都是小破船,这些年就靠这些小破船捞不到什么东西,年轻社员都不愿干渔业了,不赚工分啊……”

 

“有了这两台推进器,嗯,小破船摇身一变成了快艇,这下子年轻小子肯定得抢破头要爬上船去……”

 

钱进听着他絮絮叨叨的话,有些担心:“这还能出海吗多危险”

 

正在咂鱼骨头的刘有余抬头笑:“这算什么事没问题啊。”

 

钱进指向跳舞的刘宗航:“他呢他还能开船”

 

刘有余对此满不在乎:“能,待会出去吹吹海风用海水洗洗脸,绝对清醒了!”

 

刘宗航坐下,笑道:“领导你放心吧,我没喝醉,就是喝的高兴了,感觉俺队里以后有希望了!”

 

吃喝到了一点多,老队长一挥手,手上沾的油水甩了旁边刘有余一脸:

 

“去点将,现在咱就去捞鱼!”

 

中午,烈日把生产队外的沙滩烤得发烫。

 

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条不紊的登船。

 

这个年纪的渔家汉子又有体力又有经验,最适合出海捕鱼。

 

推进器的轰鸣声划破平静的海面,黑色的螺旋桨搅起雪白的浪,惊飞了几只正在浅滩觅食的白鸥。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社员惊呼,然后他们迅疾顺利的赶到了龙蛇岛。

 

海水环绕岛屿荡漾。

 

钱进遥望岛上风景暗暗感叹。

 

真美。

 

等到红卫一号靠近泥滩,刘旺财开始招呼汉子们下船:“同志们开干吧”

 

汉子们应和一声,纷纷带上渔具下船。

 

重点是三张大滩网。

 

这是用细尼龙线织成的长条形网具,两端绑着竹竿,专门用来围捕滩涂鱼群。

 

二十三个社员扛着竹篓往滩涂走,解放鞋踩过贝壳扎堆的潮间带,咯吱声惊起成片招潮蟹狂奔。

 

最前头的是钱进老熟人刘有光。

 

他今天人如其名,光着脊梁来干活。

 
 

只见古铜色脊背上多有老茧和疤痕,这都是以前出海捕捞时缆绳磨出的疤,像一条条盘踞的蜈蚣。

 

汉子们露出的肩膀和手臂上多多少少都有疤,以前当渔民可不是好活计!

 

刘旺财走在前面忽然停步,弯腰抓起把湿沙捏了捏,指缝间漏下的沙粒在艳阳下如同金沙。

 

“来吧,同志们,差不多就是这里了。”他黧黑的脸庞被海风吹得发亮,眼角皱纹里嵌着细碎沙粒。

 

钱进好奇问道:“你在泥地上抓一把沙子看一看,就知道水里有没有牙鲆鱼”

 

老队长笑了起来:“这就是经验嘛,不光能看出有没有牙鲆鱼,还能看出有没有鲆鱼、油鲽鱼之类的。”

 

滩网很大,所以二十多号大汉却只带了三张。

 

只见它展开足有半亩地大,网眼间距恰似孩童并拢的手指。

 

六个汉子赤脚踏进温热的浅水,裤腿卷到大腿根,露出被晒到黝黑的皮肤。

 

钱进学着他们的样子躬身,刘旺财过来拉走他:“领导你不用急着上,你先看吧,滩网捕鱼说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你得多看看。”

 

他还给钱进传授经验:“下滩网的时候要踩沙,踩沙要听声,听沙粒摩擦声比看鱼跳还准。”

 

“都听好了!”刘旺财站在滩头,铜烟锅指点江山,“八个人一组,每组一张网。有余带人去东边浅滩,铁柱负责西边礁石区,我带人守这片大水洼!”

 

社员们迅速分组行动。

 

刘有余这组最先下水,三个人呈扇形排开,把三十多米长的滩网缓缓沉入水中。

 

网底的一排铅坠立刻陷入泥沙,网顶的浮子则在水面排成一条弧线。

 

“踩!使劲踩!”刘有余大声指挥。

 

几个汉子开始在网圈内踩踏,浑浊的泥水顿时翻腾起来。

 

藏在沙里的牙鲆鱼受惊后本能地往外逃窜,却一头撞在网上。

 

这一幕让他们组里踩沙的汉子发出欢呼声。

 

收获不错!

 

钱进看的心里发痒。

 

这可比钓鱼爽多了。

 

他跟着刘旺财说:“老叔,我也要上,让我上吧。”

 

刘旺财看他满脸兴奋便没有再去打击他的兴致,让他到了这一组渔网的中间。

 

“踩沙窝要脚跟先着地。”刘旺财示范着用脚掌搓动沙泥,脚背上青筋暴起如盘踞的蚯蚓,每步都踩出个深陷的脚印。

 

浑浊的海水里泛起涡纹,惊得沙窝里的沙蚕急速扭动,也惊动了石头下的螃蟹飞快攀爬。

 

钱进跟着踩,踩的是呲牙咧嘴。

 

让他出大力没问题,他毕竟当过搬运工,有两膀子力气。

 

可让他来踩沙他确实扛不住。

 

因为他的脚太嫩了。

 

现在他们脚下并不是一片沙地而是泥滩、沙滩混合体,这是各种比目鱼喜欢的环境。

 

沙滩可以让它们利用体色隐藏痕迹,泥滩则可以带来大量的食物。

 

这种环境下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子,脚掌踩下去,硌的生疼!

 

他看面色如常甚至还在自然说笑的社员们,这些人的脚上有老厚的茧子。

 

这是从小赤脚走路赤脚干活练就的老茧,比钱进在国六厂仓库看到的蚕茧可要硬得多。

 

暗流在浑水里旋出涡纹,钱进看见漩涡中心泛着细密的气泡,像极了摇晃后的啤酒。

 

刘旺财忽然猛跺三下,脚掌拍击水面的声响惊的水下藏在泥沙里的牙鲆鱼乱窜。

 

此地海水比较深,淹没到了他的腰。

 

这样他的腰背跟着晃动带起了海浪翻滚,吓得一些正贴着海面觅食的海鸥乱飞。

 

钱进忍痛跟着使劲踩了踩。

 

顿时,面前浑浊的沙雾里倏地窜出条银白鱼影,鱼身扁平如蒲扇,正是一条个头不小的牙鲆鱼。

 

这让他顿时收获感十足:“老叔,什么时候收网啊”

 

刘旺财哈哈笑:“怎么看到渔获了不着急啊,同志们,继续踩!”

 

刘有光在他们这一组,说道:“今天咱要大丰收,算是发鱼财了。”

 

“老话都说,踩三把沙晃出一条鱼。我以前还不信,结果这个龙蛇岛叫我开眼界了,这里的牙鲆鱼是真多啊。”

 

随着汉子们一起踩沙,更多的牙鲆鱼被惊吓的钻出来。

 

有一条牙鲆鱼很聪明,或者是它被吓傻了,反正它没有跟其他鱼一样往深水里钻然后落网,它反方向往岸上游去。

 

钱进要去抓它,刘旺财摆摆手,盯着这条鱼的踪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