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啥破铁鞋?

在电视节目中投放广告,这事之前还从来没有人提出过,更没有人敢想过。

 电视台是什么地方?

 重要的宣传阵地!

 每天播放的节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广告应该怎么定性?

 属于什么类型?

 此刻,海城电视台的几位领导也犯了难。

 杜树平在海城市内推行财政改革,要求各单位自主创收,电视台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

 最近台里的领导正为这事犯难。

 他们总不能挨家挨户地向所有收看海城电视台节目的观众收费吧?

 怎么创收?

 开了好几次会,主意出了一大堆,还有人提出将台里制作的电视节目,卖给其他兄弟电视台,听上去倒是不错,可问题是,海城电视台要是把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卖给其他兄弟台,别人到时候也这么干,他们还得再花钱去买人家的节目。

 一进一出的,白忙活一通,分币没落下。

 “王书记,您怎么看?”

 张台长琢磨了半晌,的确有些心动,但还是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只能看向了台里的一把手。

 “这个……没有先例啊!”

 王书记也犯了难,这年头,虽然各个领域都在推行改革,可真正敢跨出去那一步的却并不多。

 特殊时期才过去多长时间?

 思想上的禁锢虽然被打开了,但是,人们依旧活得小心翼翼。

 “王书记!”

 李天明见一帮领导犯了难,迟迟不肯做决定,也是急得不行。

 “正是因为没有先例,咱们海城电视台才更应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您想啊,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由咱们海城电视台首播,等于是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新历史。”

 话是这么说,可谁知道上级领导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报纸上登广告,已经引得很多老同志反感了,认为这种行为太不严肃。

 几行字都能引出麻烦,真要是拍出来,还拿到电视台来播。

 万一……

 “一条30秒的广告,每天播5遍,一个月,我给台里两……”

 “两万!”

 不等李天明说完,一位年轻的领导不禁发出了惊呼。

 呃……

 李天明本来想说的是……

 算了!

 “对,两万!”

 屋内所有海城电视台的领导,都将目光集中在了王书记的身上。

 《海城日报》刊登一条广告,也才收了牙膏厂750块钱。

 现在不过是从每年的节目时长里,拿出两分半钟,每个月就有两万。

 每个月啊!

 如果以后还要持续播放的话,也就是说,这将会是一笔长期稳定的收入。

 要知道,台里上半年重新制作的戏曲节目《五女拜寿》,也才花了不到一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