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成了!成了!成了!(第3页)

 海内某中学的科技社团里,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光刻机模型欢呼,黑板上“科技自立”的粉笔字被汗水晕染成勋章的形状。

 十二小时后,海外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官网首页的红色通告栏炸开惊雷。

 封面论文的标题《光子晶体反射镜:半导体制造的范式革命》下,附着瑶光7纳米芯片的实测数据——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其运算速度超越阿斯兰同期产品15%,能耗降低 23%。

 论文的作者是——瑶光实验室。

 论文结尾的致谢部分,用中英双语写着:“献给所有在深夜实验室亮起的灯,和每一双托举科技的手。”

 资本市场掀起腥风血雨。

 阿斯兰的股价在开盘瞬间触发熔断机制,金色的专利徽章Logo在证券交易屏上扭曲变形。

 范德伯格站在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聚集的抗议人群,他们举着“科技不是垄断的玩具”的标语,手中挥舞的竟是中学生设计的光刻机图纸。

 法务部送来的文件堆里,躺着来自17个国家的反垄断诉讼书。

 “范德伯格先生,董事会要求您立即……”秘书的声音被摔碎的水晶镇纸声打断。

 范德伯格望着办公桌上 euv-x光刻机的微缩模型,突然想起陈默倒下前的微笑——原来那不是绝望,而是先行者点燃火炬时的释然。

 他摘下胸前的阿斯兰徽章,金属边缘在掌心划出渗血的红痕。

 第二天清晨,瑶光实验室的临时帐篷被订单雪片掩埋。

 来自非洲的矿业集团想用稀土矿权换技术授权,欧洲老牌半导体企业发来联合研发邀约,甚至有岛国政府提出用整片无人岛建设海外研发中心。

 关瑶站在堆满手工轴承和开源代码的操作台前,接通了南院士的视频通话。

 老人正在擦拭那枚算盘珠,身后是挤满志愿者的新实验室:“丫头,咱们是不是该扩建大楼了?”

 网络世界持续狂欢。

 国际论坛上,匿名黑客将阿斯兰的专利数据库拆解成开源代码。

 某音平台上,“我为光刻机献一策”的挑战赛播放量突破百亿。

 mit的公开课直播间里,教授们将瑶光的案例写入教案,黑板上“瑶光的智慧”五个大字熠熠生辉。没错,这五个字竟然是中文。

 三个月后,阿斯兰总部的“专利帝国”大厦被挂上拍卖牌。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瑶光新落成的研发中心亮起万盏灯火,外形恰似破土而出的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