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军事行动(第2页)

底特律的酒吧里,钢铁工人马库斯举着啤酒杯欢呼,电视上正重播钻地弹命中目标的慢镜头。

三天前,他还在抗议数字美元的掠夺,此刻却对着镜头嘶吼:“炸得好!让那些混蛋知道厉害!”

社交媒体上,#美军仍是第一#的话题播放量突破80亿,某用户的评论被顶上热榜:“至少在炸别人的时候,我们还是团结的。”

白宫的舆情监测屏上,汉密尔顿的支持率像火箭般窜至41%。

公关团队连夜制作的“英雄宣传片”里,f-35的飞行轨迹被ps成星条旗的形状,背景音乐用的是《星条旗永不落》的重金属版本。

某中学的历史老师布置作业:“分析美军闪电战如何体现米国精神”,而答案模板里,“霸权稳定论”被加粗标红。

只有少数人注意到诡异的细节。
伊朗官方公布的伤亡名单里,全是“军事人员”,但某人权组织发布的卫星对比图显示,核设施附近的村庄有三处房屋被毁。

当记者在五角大楼发布会上提出质疑时,发言人举起Ai无人机的“零误伤”认证报告:“这是算法的胜利,比人类判断更可靠。”

北约的新枷锁华沙的美军基地里,“星链盾牌”反导系统的雷达开始旋转。

这套由洛克希德·马丁制造的系统,被汉密尔顿吹嘘为“能拦截俄罗斯所有‘匕首’导弹”,但波兰总理在签署驻军协议时,手却在微微颤抖——协议附件里,“基础设施使用费”每年高达23亿美元,相当于波兰国防预算的15%。

北约总部的争吵持续到深夜。

德国防长拍着桌子怒吼:“这会彻底激怒莫斯科!北溪管道的天然气还想不想要了?”

而米国驻欧盟大使则慢悠悠地翻开账本:“过去五年,米国为欧洲安全投入了7800亿,现在不过是让你们分担一点。”

他的手指在“俄罗斯威胁评估报告”上敲击,每页都附有“匕首”导弹的飞行轨迹图,却绝口不提这些数据来自Ai模拟,而非实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