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舆论战关某也是拿手的很(第2页)
麻省理工的实验室里,教授们用瑶光淘汰的初代芯片做实验,某博士生的论文题目被迫连夜从“量子机器学习”改成“传统算法优化”。
而在斯坦福大学,曾经门庭若市的“瑶光应用研究中心”,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实验室,墙上“2028年实现通用Ai”的标语被学生贴满了抗议便签。
米国政府的“芯片救国计划”沦为全球笑柄。国会拨款520亿美元成立的“国家量子芯片中心”,半年后只拿出了一份ppt,核心技术参数甚至不如瑶光五年前的产品。
某参议员在听证会上怒斥:“我们的科学家在忙着写论文争职称,而瑶光的工程师已经把量子芯片装进了导弹!”
全球科技产业链的转向更为致命。
台积电宣布扩产“瑶光兼容晶圆厂”,三星与瑶光签署“技术共享协议”,连英特尔都偷偷派工程师去取经。
当《自然》杂志公布“全球Ai实力排名”时,米国首次跌至第二,而榜首的位置,被标注着“瑶光技术支持”的国家占据。
瑶光大厦的指挥中心里,陆沉舟调出一组数据:“马一龙的助理刚才联系我们,说愿意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专利换芯片。”
关瑶正调试瑶光的量子防火墙,头也不抬地说:“告诉他们,专利可以,但必须附加一条——公开承认瑶光芯片的不可替代性。”
她看着屏幕上美元指数跌破100的新闻,突然轻笑:“他们不是说我们搞技术垄断吗?那就让全世界看看,谁才是真正离不开谁。”
此刻在德州星舰基地,马一龙盯着关瑶的回复,手指悬在“同意”按钮上方。
窗外,即将发射的星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而没有瑶光芯片的导航系统,它的命运或许比硅谷的Ai梦想更悲惨。
这些火箭只能在大气层内烧成灰烬,连一声像样的哀嚎都留不下。
瑶光集团总部大楼里,关瑶的指尖划过《白宫炼丹实录》的终稿。
纪录片的最后一帧停在哈珀与汉密尔顿的合影上,两人的肩膀被后期添上了半透明的蛇形纹身——那是关瑶团队捏造的“炼丹秘社”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