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洛神记》传入北方(第2页)
此书在江东确实掀起一阵热潮,然而,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以及政权割据的局面,并不能在江东与曹操所在之地自由畅通地交流。
徐兵作为商人,其商业版图主要集中在江东,最远不过延伸至庐江,并未拓展到许都乃至北方。虽说当时商人贸易相对自由可往来各地,不受割据军阀的限制,但徐兵并不缺那点钱财,犯不着前往寒冷遥远的北方讨生活。
故而,《洛神记》若要传至北方,摆上曹操的案桌,实非易事,期间颇多曲折。
《洛神记》自京口兴起热潮,而后随着部分人口北迁,流传至庐江城。庐江城与淮南、河南等地相距不远,时有商人往来其间,从事南北贸易。他们将南方的茶叶、丝绸、盐等重要物资运往北方,又将北方的皮草、马匹、小麦,乃至经西域辗转至长安、洛阳而来的玉石玛瑙等带回南方。在这来来往往的商旅之中,总有商人会夹带一两本镇江老辕的着作,不过并非将其作为寻常买卖的货物,而是当作高级赠品。
某些精明的富商,在前往洛阳大户人家送货之际,会摆出上等的丝绣、金银饰品,以及从东海采撷而来的珍珠珊瑚等珍稀物件,供那些高门贵妇挑选。同时,他们还会讨好地奉上一部册子,谄媚地说道:“这是在江东一带极为风靡的闲书,小人将其赠予夫人,只愿为夫人增添些许雅趣。”
曾有富商将一本略显卷皱的《阿姆的跌宕人生》呈至洛阳城中一位贵妇人的案头。那贵妇人起初不以为意,瞥了一眼,心中暗忖:这般皱巴巴的物件,也值得这老货巴巴地送来?于是,她眼皮也不抬一下,随口说道:“我这里要书何用?你把这书拿回去吧。”
富商赶忙小心翼翼地打断贵妇人的话,急切地说道:“夫人,这可是孤本呐!乃是江东赫赫有名的写书先生镇江老辕的亲笔之作,在江东,一本此书的价格甚至能炒到一千两银子呢!”
听闻此书竟价值千两银子,贵妇人这才勉为其难地收下,随后便随手一扔,将其丢进了某个不知名的箱笼之中。
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往来的货商不厌其烦地夹带着镇江老辕的书籍,只因他们深知,做生意需懂得抓住机会。尽管他们并不完全明白镇江老辕的书为何在江东会如此火爆,但他们明白,但凡热门之物,必有其受欢迎的缘由和长处。虽说他们尚未参透其中奥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书毫无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