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拨云见日(第3页)

 曹操这段时间因为乌桓而头疼不已。乌桓乃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兵仿若虎狼之师,骁勇善战,纵横驰骋,可却物资匮乏、缺粮少铁。若没有外源,乌桓实乃疥癣之疾,极易解决。曹操之所以把乌桓当作对手,全然是因为袁绍剩下的两个儿子袁熙与袁尚,二人在乌桓与公孙康的地界之间躲藏,如狡黠的野兔隐匿于草丛,尚未被消灭。

 曹操之前精心筹备,欲以大军压阵乌桓,仿若泰山压顶之势,将乌桓打得七零八落,让袁绍二子只能狼狈逃往公孙康的辽东,公孙康便乘机擒拿住袁熙和袁尚二人,曹操便隔岸观火能坐收渔利。

 可事情不知怎么变了风向,袁熙和袁尚这两个兔崽子并没有如曹操所料撤往辽东半岛,而是往更北边走了,仿若惊弓之鸟,撤得更远了。

 曹操每每想起这件事,便头疼欲裂。他想解决掉袁熙和袁尚这两兄弟,绝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出于坚定的政治立场。自古成王败寇,一旦成为政治对手,便没有握手言和之说,唯有你死我活。袁熙和袁尚二人必然是曹操的对立面,此二人不死,曹操便一直处于危险不定的状态,仿若置身惊涛骇浪中的孤舟。他们逃往更远的漠北,虽然漠北遥远,难保他们什么时候又会重新杀回来,仿若潜藏的暗箭,随时可能致命。

 曹操愤怒了,怒不可遏,有如被激怒的猛兽。他一再揣度,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袁熙和袁尚二人在中原长大,享受着中原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条件,怎么会在穷途末路时逃往更寒冷更凄苦的北方?除非有人给他们递了消息,告诉他们辽东不能去,不然谁会冒着在途中冻死的危险赶往更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