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等你丈夫垮台(第2页)

 但刘琮身边文臣武将们却坚决反对。当刘琮表示:“今日我与诸位据守荆州,守护父亲基业,观望天下局势变化,难道不行?” 众人纷纷跪地劝阻,痛哭流涕地陈述着顺势而为、逆势必亡之大道理:“逆顺有其大体,强弱有其定势。以臣下身份抵抗朝廷,乃是叛逆之道;以新建之荆州对抗中原,必定危险重重;以刘备抵抗曹操,实非明智之举。此三者皆不可行,若以此抵抗朝廷军队,必是灭亡之道。将军自认为与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沉思片刻,自觉不如刘备,最终无奈地将整个荆州军队、符节乃至人马,统统拱手交给曹操。

 刘琮的失败在于有人帮他夺取了世子之位,却无人帮他守住荆州基业,实在是令人嘘唏。

 当曹植写给镇江老辕的亲笔信,以及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败守夏口等消息,前前后后陆续传至江东。彼时北固山上,孙权正召集诸位臣下商议要事。而在浮碧海内,那封由曹植这位重量级书友亲笔所书、洋洋洒洒三千字长信,已然递到袁绮绮手中。

 熟悉的封面,熟悉的落款,“曹植书” 三字烫得人手指尖发烫。袁绮绮手捏着这封厚重书信,一时之间很感动:“唉,这人呐,即便我不便回信,你却仍执意书写。可写了这信来,我又怎敢拆阅。”

 袁绮绮亦感受到北固山上文德殿内那紧张压抑氛围,她深知当下局势于江东及孙权而言至关重要。她唯有与孙权同仇敌忾,绝不能让孙权心生后院起火之忧。她只得再次将这位热忱书友的信件,小心放置于木匣之中,但又心中不甘:“我虽无法给子建兄回信,却能在书中提及他呀。子建先生本就是我偶像,奈何此生阵营有别,不能成为无话不谈挚友,那便以文字作为交流桥梁吧。” 袁绮绮随即思索起下一册书的内容。

 她已打算以镇江老辕这八十岁老者身份,为讨虏将军孙权着一册书,并开展义卖,以此鼓舞江东士气。同时她还想在书中着墨描绘那位率性洒脱、文采斐然,宛如文坛白月光般的曹子建先生。可该为子建先生在书中安排怎样情节呢?“是让子建兄谈一场恋爱,邂逅一位比洛神还貌美的佳人?唉,这般设定太过俗气。还是让子建兄建功立业,飞黄腾达,成为万人景仰的慷慨大男主?唉,不妥。子建兄与他父亲曹操志趣有别,他父亲偏爱这般荣耀,而子建兄恰似笑傲江湖中风清扬那般世外高人,洒脱不羁。”思来想去,袁绮绮一时不知该为这位衷心书友勾勒怎样的角色,只得轻声安慰自己:“无妨,慢慢构思便是。此次未能写就,下次亦可。子建兄,还望你知晓我并非无情之人,实是情势所迫,还望你能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