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周瑜之付出也很深情(第2页)
周瑜自认是孙权和孙策两兄弟,给了他施展才华之广阔天地。其实周瑜之付出也很深情。周瑜出身名门世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至汉朝太尉,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孙策与周瑜同岁,当年皆是心怀壮志的热血少年,二人志趣相投,情谊深厚。孙坚去世后,孙策尚年幼拮据,与寡母、幼弟、妹生活在舒县,是周瑜让出家中一部分住宅,还时常以财力相助。后来孙策率军至历阳,准备东渡长江却遇困难,又是周瑜率兵相迎,还带去船粮兵器,给予大力支持。孙权继承大业时年纪尚轻,仅据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偏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附。天下英雄豪杰散于各州郡,与孙权尚未建立起稳固的君臣关系。是周瑜坚定地认定孙权能成就大业,全心拥戴,不仅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还留在孙权身边坐镇,担任重要军职。
近年来国家局势风云变幻,周瑜再度带兵奔赴江东要塞之地,驻军练兵。
周瑜对孙家兄弟一片赤诚,对动荡时局以及朝廷乱象也早已洞悉根本。他与鲁肃相交甚深,且从不惺惺作态 “吾等一腔热血与才能,定要匡扶汉室,报效国家” 吸人眼球。周瑜一家从当年繁华热烈却也腐朽至极的洛阳走出,历经国家政权动荡、官员腐败、群雄逐鹿、诸侯割据、豪强并起、相互吞并的乱世,周瑜深知这样一个时代英雄辈出,也急需有大魄力英主来稳定局势、拯救苍生,但复兴汉室已绝无可能,汉室根基早已腐烂不堪。
周瑜有时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以自己的品行、气度、才能和忠心,若在和平年代,何愁不能成为名留青史的治世能臣、贤相之才?但周瑜毕竟是周瑜,面对家国命运如此,他深知这既是国家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而他所能做的,便是效力江东,辅佐孙权,安定一方百姓,这已是他的功德所在。
鲁肃当年常说:“江东之地其实大有可为,先三分天下,再观成败,进而拿下益州,北上定夺乾坤。” 鲁肃规划的蓝图,比周瑜更具政治野心。他们都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令孙权深感佩服。不过即便有如此高瞻远瞩的方略指导,孙权依然一步一个脚印,从不奢望一口吃成个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