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看你夫君涵养极佳(第2页)

 程普这一过激举动,把诸葛亮他亲哥诸葛瑾吓得不轻。诸葛瑾急忙欲上前劝阻,而此时,顾雍也向他投来鄙夷目光,低声冷哼:“这位便是你亲弟弟?也太恃才傲物了。真不知有何真才实学!” 顾雍不愿大帐之中发生流血冲突,已上前一步向诸葛亮抛出问题,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气氛:“既然你知晓我家孙将军坐拥长江天险,麾下良将如云、重兵在握。那你且说说,刘备有多少兵马,又有何险可依?” 言下之意,就凭你一张巧嘴,也敢在此放肆,不过是大家仁慈,不予计较,否则脑袋早已落地。

 面对顾雍的质问,诸葛亮并未正面回应刘备实力,而是胸有成竹展现出一副坚定的风骨。诸葛亮就是要表现虽说刘备麾下兵力匮乏、处境艰难,但骨气犹存的高亮风格。诸葛亮打造的就是这样人设。说到底,江东孙权与荆州刘备,不都凭着各自一股不服输的傲气在坚守吗?

 “亮乃一介布衣,生逢乱世,虽身无上阵杀敌之力,无法像诸位将军那般建功立业,却也深知天下道义所在!挟天子者,不可肆意妄为,以令诸侯。” 诸葛亮言辞铿锵,反复强调,绝不能让曹操为所欲为。

 孙权见诸葛亮侃侃而谈到此也快技穷,便顺着话茬反问他一句:“请问先生,既然荆州局势危急,大祸临头,刘豫州如今只能暂居鄂州,为何不向曹操称臣呢?” 孙权可不是省油的灯儿,在一来一往的对答中怎会吃亏。诸葛亮激他孙权投降,他便反问刘备为何不先降,毕竟刘备不是常常被打得七零八落嘛。

 诸葛亮抓住机会,再度慷慨陈词:“当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尚且能为守道义而自杀,不辱志节。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宗亲,英气才华举世无双,如今众多贤士倾慕,纷纷归附,恰似百川归海。” 这不正是曹操梦寐以求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之景?

 当然诸葛亮也懂得分寸,谦虚了一回:“若事与愿违,那是天意使然。我主刘备又怎能屈居曹操之下?”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人力不可为,便归于天意。既然从事外交,就得能言善辩,左右逢源,诸葛亮说罢,还意味深长且十分欠揍地看向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