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无以为报,唯有竭尽全力守护(第2页)

 鲁肃主张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至少当下应当有这样的大局意识。

 鲁肃说:“若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乃上策。如此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

 孙权怎能不明白鲁肃建议背后的深远意义!这与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的道理相通。

 如今周瑜奋力打下南郡,可刘备名义上是荆州牧,且在荆州以仁义着称,深得民心,孙权必须审慎应对。

 综合诸多复杂因素,孙权召回周瑜,派鲁肃前往江陵驻军。孙权一方面担心周瑜的身体,希望他能好好养伤,毕竟日后还有诸多战事需要他;另一方面,鲁肃为人豪爽豁达,不吝钱财,且善于谋划,对天下局势有着精准的判断,孙权相信他能在荆州能有不错的效果。

 与此同时,孙权更要广寻江东女子只为帮刘备觅得一位合他心意、愿与他共度余生,能为孙刘联盟助力的佳偶。因此刘备还需在江东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刘备与孙权时常会面,在此期间,刘备也曾站在孙权的角度提出一些颇具价值的建议。

 刘备提及:“北固山虽然气势不凡,但位置偏于长江以东及以南。”孙权如今已牢牢掌控江东内部,或许可以考虑沿长江向北拓展。

 刘备特别提到秣陵这个地方。刘备来江东途中曾在秣陵留宿,白天观察地势,夜晚观测星象,认定秣陵才应是江南一带的中心城市,于是劝孙权迁都秣陵。

 此前,孙权身边的张纮也曾提出类似建议,孙权虽觉得中肯,却未立刻采纳。如今听刘备也如此说,不禁感叹 “智者意同” 。

 刘备和孙权之间曾有一段对话:“吴地距离此地数百里,一旦有紧急情况,救援十分困难,将军难道不想在秣陵屯兵吗?”

 孙权回应:“秣陵的小江绵延百余里,可以停泊大船,我江东历来致力于发展水军,的确应当移驻此地。”

 刘备又说:“芜湖靠近濡须,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孙权则表示:“我想要谋取徐州,还是靠近下游更为适宜。”

 与刘备短短的对话,引发了孙权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