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孙权想成为优秀的父亲

毕竟孙权这个年纪要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已不算年轻。孙权满心期待着他和袁绮绮的孩子降临。“孩子的名字,当年我早就已经想好。”

 那还是在赤壁大战前,曹操刚拿下荆州,举大兵南下,孙权决心抗击曹操。

 彼时胜负未知,未来一片迷茫。孙权担心自己会战死沙场,回不了家。他既盼着爱妻袁绮绮能为他生下孩子,延续血脉;又害怕自己若一去不回,爱妻和孩子将孤苦伶仃地度过余生。

 在那忧虑与焦虑交织的惶恐时光里,孙权把未来儿子和女儿的名字取好了。

 “如果是个男孩子,就取名叫孙登;如果是个女儿,就取名叫孙虎。” 孙权始终觉得自己取的名字寓意美好,且相宜。

 相比之下,刘备给孩子取的名字就显得野心勃勃。刘备给养子取名刘封,给亲儿子取名刘禅,两个名字合起来便是 “封禅” 之意,仿佛生怕别人看不出他的雄心壮志。

 孙权为人较为低调,给孩子取名字时,虽也寄托了为人父母的美好心愿,但懂得克制。

 孙权认为,为孩子计深远的爱才是真爱,而把父母的理想和抱负强加给孩子,那只是沉重的负担。

 孙权期待成为父亲,时常憧憬为人父后的场景。他希望自己给予孩子的爱是深厚、稳重的,能让孩子终身依靠并为之自豪。

 孙权回忆起他小时候,父亲孙坚早早离世,那时他还不到十岁。

 孙权仍清晰记得那些年,他和母亲、弟弟妹妹生活在惊恐之中,时刻担心有人对他们孤儿寡母不利。大哥孙策年仅十七岁,就投身到袁术身边,轮着手中一杆火纹霸王枪冲锋陷阵,只为打拼出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

 孙权从未体会过有父亲庇护的少年生活是怎样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孙权成长过程中,有一位伟大、温柔且智慧的母亲陪伴,细心教养给予指导;有一位勇敢的大哥孙策,为他挑起生活的重担;还有英勇洒脱、豪爽的弟弟和妹妹相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权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生命中那些无论他在多少个夜晚流泪挽留,却依旧无法留在身边的人,只能永远活在他的记忆里。